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黄庭坚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

黄庭坚 - []

四顾山光接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翻译文

四处砚顾山光连接光,凭倚栏杆十里菱荷香。清无人理睬经管,并将作为南楼一味清凉。

网友完善【鄂州南楼书事四首】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拼音版/注音版

è zhōu nán lóu shū shì qí yī。

鄂州南楼书事 · 其一。

huáng tíng jiān。

黄庭坚。

sì gù shān guāng jiē shuǐ guāng,

四顾山光接水光,

píng lán shí lǐ jì hé xiāng。

凭栏十里芰荷香。

qīng fēng míng yuè wú rén guǎn,

清风明月无人管,

bìng zuò nán lóu yī wèi liáng。

并作南楼一味凉。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注释

鄂(è)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

南楼:在武昌蛇山顶。

四顾:向四周望去。

凭栏:靠着栏杆。

十里:形容辽阔。

芰(jì):菱角。

一味凉:一片凉意。

网友完善【鄂州南楼书事四首】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评析

《鄂州南楼书事》是黄庭坚的诗作。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明」在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朗朗的明,才能在朦胧中看到难以区别的山一色的景象,才知道闻见的香是十里芰荷散发的芬芳。特别妙的是诗的后两句,本来只有清送爽,可是因为皎洁的光,它那么柔和、恬静,所以诗人觉得清带着光,光就像清,它们融合在一起送来了凉爽和舒适。

网友完善【鄂州南楼书事四首】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赏析

《鄂州南楼书事》描述的情景是:武昌的夏,热得可怕。那晚上,诗人登上高高的南楼乘凉。他倚栏而望,明已近中,皎洁的清辉倾泻而下。四的山光与光相连相映,一片通明;方十数里、盛开着芰(菱)、荷,凉爽的夜中,不断有淡淡的芳香扑而来。习习清,朗朗明,谁也不能对它们管束驱遗,它们慷慨、殷勤地为南楼送来清清爽爽的夜凉,供游人称心快意地消受啊!

欣赏这首小诗,读者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彷彿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这样的感觉是这样来的。先从外界景象来看:四外山落石出,十里芰荷,楼头清,空中明,远方近处,上地下,以南楼为中心,构成一个高远、清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再从自身感受来说:山光、光、光,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荷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清——夜凉,是皮肤的触觉以及耳朵的听觉听感到的;而「南楼一味凉」的「味」字,还隐含着口舌的味觉在起作用,像在那里细细地美美地品尝一般。总之,读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肤种种器官司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种种功能,统统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领略、体验。此景此情,令人临其境的感受,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这便是作品的艺术魅力,诗人的艺术追求了。

黄庭坚一,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几个,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当夜纳凉南楼,眼见明,无拘无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为,却是动辄得罪,怅恨之情,于是潜滋暗。「清无人管」,正是诗人这种心绪的自然流露。

网友完善【鄂州南楼书事四首】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鄂州南楼书事四首】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黄庭坚 - []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黄庭坚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