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 []

火树银合,星桥铁锁开。

随马去,明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翻译文

暂无译文
网友完善正月十五夜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正月十五夜拼音版/注音版

zhēng yuè shí wǔ yè。

正月十五夜。

sū wèi dào。

苏味道。

huǒ shù yín huā hé,

火树银花合,

xīng qiáo tiě suǒ kāi。

星桥铁锁开。

àn chén suí mǎ qù,

暗尘随马去,

míng yuè zhú rén lái。

明月逐人来。

yóu jì jiē nóng lǐ,

游伎皆秾李,

xíng gē jǐn luò méi。

行歌尽落梅。

jīn wú bù jìn yè,

金吾不禁夜,

yù lòu mò xiāng cuī。

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注释

火树银: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夜放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布地,火树琪,金窗玉槛”

星桥:星津桥,津三桥之一,“洛贯都,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津三桥。”东都洛阳,洛从西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津桥,北为黄道桥。开元年间,改修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十五这取消宵禁,连接洛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中飞扬的土。

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

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桃李。”

落梅:曲调名。

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唐两京新记》云:”正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不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时,京城每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例外,即正十四、十五、十六。

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网友完善正月十五夜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正月十五夜评析

初唐时期,每年元宵节晚上,安城里都要大放灯。该诗第一句写灯,把灯比作“火树”和“银”,表现出灯的辉煌。第二句写观灯的环境,既有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象,又有政治环境,即元宵佳节特许放宽禁区后市民可以信步漫游所带来的喜悦氛围。第三四句总写观灯盛况,抒发骑马逐的欢乐情怀。第五六句细写游人盛景,歌舞妓们艳丽华美,杂于各色人之间,踏着“梅落”曲子,唱着愉快的歌,把观灯之乐推向高潮。最后两句用“金吾不禁”和“玉漏莫催”来表达人们让欢乐继续下去的心愿,有力地烘托出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初唐繁荣,让人感到兴犹未尽,产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网友完善正月十五夜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正月十五夜赏析

十五日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上元节。该诗描绘的是神龙元年(705年)上元夜神都观灯的景象。诗的首联总写节日气氛:彻夜灯火辉煌,京城驰禁,整个城池成了欢乐的洋。“火树银”形容灯采华丽。史载:唐玄宗先二年(713年)正十五、十六、十七日在皇城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竖之树。这虽不是作者笔下的那个夜晚,但由此也可以推想其盛况许。“合”字是四望一的意思,是说洛阳城处处此。唐代,孙逖《正十五日夜应制》诗中说:“洛城三五夜,子万年春。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舞成苍颉字,灯作法王轮。不觉东方日,遥垂御藻新。”可与此诗相印证,可见隋唐时代洛阳皇城端门的元宵节观灯盛况。是说原本黑洞洞的城门与黑沉沉的城河在节日的夜晚也点缀着无数的明灯,远远望去有上的星桥银河了。

中间两联是节日欢乐气氛的具体写照:万家空巷,一起涌上街头;人人雀跃,不分富贵贫贱。上联写达官贵人,走马观,马蹄溅起飞扬的土;明当空,照耀着簇簇攒动的人群。下联写打扮得枝招展的游伎们艳装行歌,唱着“落梅”一类通俗流行的歌曲。“裱李”,是说游行的歌伎们浓装艳抹有桃李。“行歌”是说她们边走边舞,边舞边唱。“落梅”,即“梅落”。是汉乐府《横吹曲》的典调之一。这里泛指一般通俗歌曲而言。由这些描写不难想象,洛阳城里的元宵之夜,成了不眠之夜,不知不觉已至深更半夜,但欢腾的人群仍然乐而忘返,希望这一年一度的良辰美景不要匆匆过去。这就逼出了结尾两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金吾”,又称“执金吾”,指京城里的禁卫军。据史记载唐代设左、右金吾卫,主管统率禁军。玉漏,指古时的计时器,用铜壶滴漏以记时。统观全诗词采华艳,绚丽多姿;而音调和谐,韵致流溢,有一帧古代节日的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网友完善正月十五夜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正月十五夜辑评

《本事诗》:宰相苏味道与张昌龄俱有名,暇日相遇,互相夸诮。昌龄曰:“某诗所以不及相公者,为无‘银合’,故也。”苏有《观灯》诗曰:“火树银合……”味道云:“子诗虽无‘银合’,还有‘金铜钉’。”昌龄赠张昌宗诗曰:“昔日浮丘伯,今同丁令威。”遂相与拊掌大笑。

《瀛奎律髓》方回:味道武后时人,诗律已此健快。古今元宵诗少,五言者殆无出此篇矣。

《唐诗镜》:纤浓恰中。

《姜斋诗话》:“火树银合”,浑然一气。

《唐诗成法》:此诗人传诵已久,他作莫及者。元夜情景,包括已尽,笔致流动。下游人,今古同情,结句遂成绝调。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先曰:三、四故是爽笔。“秾李”“落梅”工切,便极见妍姿。结语得“金”、“玉”字小对,弥足增致;他处金玉纁黄、藻丽堆垛者,又复无致。此所须辨矣。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真正盛唐。《品汇》所分,谬也。纪昀:三、四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不可移之他处。夜游得神处尤在出句,出句得神处尤在“暗”字。许印芳:八句皆对,唐律多此。

此诗对仗工稳,前后照应,结构紧密,可称得上初唐五律的典范。作品以其常读常新的艺术魅力昭示着后世诗人,促进了五言律诗的成熟。“火树银”一词亦成为描写节日之夜的特用成语。历代诗评家对此诗多有赞赏。清代学者纪昀认为该诗“三四句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不可移之他处。夜游得神处尤在出句,出句得神处尤在‘暗’字”(《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

网友完善正月十五夜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苏味道 - []

苏味道,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正月十五夜|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苏味道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