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杜牧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九日齐安登高】

杜牧 - []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世难逢开口笑,菊须插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齐安登高】翻译文

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壶共登峰峦翠微。

世烦扰平难逢开口一笑,菊盛开之时要插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暂古往今来终归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网友完善【九日齐安登高】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九日齐安登高】拼音版/注音版

jiǔ rì qí ān dēng gāo。

九日齐安登高。

dù mù。

杜牧。

jiāng hán qiū yǐng yàn chū fēi,

江涵秋影雁初飞,

yǔ kè xié hú shàng cuì wēi。

与客携壶上翠微。

chén shì nán féng kāi kǒu xiào,

尘世难逢开口笑,

jú huā xū chā mǎn tóu guī。

菊花须插满头归。

dàn jiāng mǐng dǐng chóu jiā jié,

但将酩酊酬佳节,

bù yòng dēng lín hèn luò huī。

不用登临恨落晖。

gǔ wǎng jīn lái zhī rú cǐ,

古往今来只如此,

niú shān hé bì dú zhān yī。

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齐安登高】注释

题注:一作《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旧历九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翠微:这里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九日无,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登临:登山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

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网友完善【九日齐安登高】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九日齐安登高】评析

此诗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诗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来排遣人多忧、无常的悲哀,有人理解为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观落后、消极的一,对此说暂且存疑。

网友完善【九日齐安登高】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九日齐安登高】赏析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人用“涵”来形容江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会友,兼之有山有,是人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活态度。“菊”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活的束缚、抛开日常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多忧、无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有人理解为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观的落后、消极一,对此说暂且存疑。

网友完善【九日齐安登高】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九日齐安登高】辑评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此以“世”对“菊”,开合抑扬,殊无斧凿痕,又变体之俊者。后人得其法,则诗禅家散圣矣。

元代郝挺《唐诗鼓吹笺注》:起句极妙。江涵秋影,俯有所思也;新雁初飞,仰有所见也。此七字中,已具无限神理,无限感慨。

明代顾璘《批点唐音》:此一意下来,近似中唐,盖晚唐之可学者。

明代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一句七字,写出当时一俯一仰,无限神理。异日东坡《后赤壁赋》“人影在地,仰见明”,便是一付印板也,只为此句起得时,下便随意随手,任从承接。或说是悲愤,或说是放达,或说是傲岸,或说是无赖,无所不可。东坡《后赤壁赋》通篇奇快疏妙文字,亦只是八个字起得也(首四句下)。得醉即醉,义何怨乎?“只此”三字妙绝。醉也只此,不醉亦只此,怨亦只此,不怨亦只此(末四句下)。

清代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用旧事只当未用一般,善翻新法。

清代何焯《唐律偶评》:发端却暗藏一“怨”字。

清代何焯《唐三体诗评》:此句(按指“世难逢”句)妙在不实接登高,撇开“怨”字。后半却一气贯注。

清代胡以梅《唐诗贯珠》:起赋景,次写事,下六句议论,另一气局。格亦俊朗松灵。

清代杜诏《中晚唐诗叩弹集》:诏按《堂诗话》谓:结语用景公故事,泛言古今共尽,非重九故实。愚谓:此正影切齐山登高,亦非泛言也。

清代屈复《唐诗成法》:“难逢”、“须插”,“但将”、“不用”,“只此”、“何必”相呼应。三、四分承一、二,五、六合承三、四。六就今说,八就古事说,虽似分别,终有复意。“世”二句,时人多诵者,口吻亦太熟滑。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末二句影切齐山,非泛然下笔。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通幅气体豪迈,直逼少陵。

清代范大士《历代诗法》:明润玉。

清代吴烶《唐诗选胜直解》:通篇赋登高之景,而寓感慨之意。

清代周咏棠《唐贤小三昧续集》:通首流转弹丸,起句尤画手所不到。

清代吴汝纶《桐城吴先评点唐诗鼓吹》:此等诗,自杜公外,盖不多见,当为小杜七律中第一。

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晚唐于诗非胜境,不可一味钻仰,亦不得一概抹杀。予尝就其五七律名句,摘取数十联,剖为三等……上者力郁盘,次者情思曲挚,又次者则筋骨尽露矣。以此法更衡七律,“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七言之上也。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曰:感慨苍茫,小杜最佳之作。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极写其清狂之态耳(“菊须插”句下)。

网友完善【九日齐安登高】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杜牧 - []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九日齐安登高|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杜牧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