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飞鹊翻译文
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里弥漫着凉意,竟不知到了什么时分。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铜盘中的蜡烛也即将燃尽,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临别前短暂的相聚即将散离了,探头听听随风传来的渡口鼓声,看看树梢上空参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时分。那花骢马仿佛会解人意,纵使我扬鞭催赶,它也只是自顾慢慢缓行。
送别情人,我满怀离愁踏上了归途,渐渐听不到渡口上那嘈杂的人声。原野上空旷清寂,归途竟是那么遥远寂静。我没想到再次来到当初与她分别的地方时,不仅未见她的一点遗迹,连偏斜的小路也都难辨迷离。低照的斜阳映照着兔葵燕麦,那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我在那曾与她相偎过的草丛边徘徊往复,以酒浇地,欷歔不止,放眼西方,空自断魂。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夜飞鹊拼音版/注音版
yè fēi què。
夜飞鹊。
zhōu bāng yàn。
周邦彦。
hé qiáo sòng rén chù,
河桥送人处,
liáng yè hé qí。
凉夜何其。
xié yuè yuǎn zhuì yú huī,
斜月远、坠余辉,
tóng pán zhú lèi yǐ liú jìn,
铜盘烛泪已流尽,
fēi fēi liáng lù zhān yī。
霏霏凉露沾衣。
xiāng jiāng sàn lí huì,
相将散离会,
tàn fēng qián jīn gǔ,
探风前津鼓,
shù miǎo cān qí。
树杪参旗。
huā cōng huì yì,
花骢会意,
zòng yáng biān yì zì xíng chí。
纵扬鞭、亦自行迟。
tiáo dì lù huí qīng yě,
迢递路回清野,
rén yǔ jiàn wú wén,
人语渐无闻,
kōng dài chóu guī。
空带愁归。
hé yì zhòng jīng qián dì,
何意重经前地,
yí diàn bú jiàn,
遗钿不见,
xié jìng dōu mí。
斜径都迷。
tù kuí yān mài,
兔葵燕麦,
xiàng xié yáng yù yú rén qí。
向斜阳欲与人齐。
dàn pái huái bān cǎo,
但徘徊班草,
xī xū lèi jiǔ,
欷歔酹酒,
jí wàng tiān xī。
极望天西。
夜飞鹊注释
夜飞鹊:词牌名。始见《清真集》,入“道宫”。《梦窗词》集入“黄钟商”。双调一百零七字,前片五平韵,后片四平韵。
凉夜何其:谓夜深到了什么时分。凉也作“良”。语出《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其,语助词。
霏(fēi)霏:雨露很盛的样子。
相将(jiāng):就要。离会:离别前的饯行聚会。
津鼓:河边渡口报时的更鼓。
树杪(miǎo)参(shēn)旗:指树梢上的夜空中散布着点点繁星。树杪,树梢。参旗,星辰名,初秋时于黎明前出现。此句说参宿正在树梢,天将破晓。
花骢(cōng):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
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
遗钿(diàn):原指妇人遗落的饰物,亦常比作落花。此指旧时送别处遗落的东西。
斜径:歪斜的小路。
兔葵燕麦:野草野谷类。形容蔓草丛生,一派荒凉。
班草:谓朋友相会于途中铺草而坐。
欷(xī)歔(xū):叹息声。酹(lèi)酒:把酒洒在地上。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夜飞鹊评析
此为忆别怀人词。上片先追忆当日送别场景,渲染氛围;再写别筵散场,匆匆分手,怏怏而归。“津鼓”催发行船,“扬鞭”自跨归骑。“花骢”二句为神来之笔,马犹如此,何况人呢!省却万言千语。下片写送客归来的思念。起首三句,述当日送别归途离思、旷野落寞,而由“空带愁归”顿住。“何意”以下转入当今。如今重经当年送别旧地,时过境迁,触目荒凉,路径难辨。怀想之极,不忍离去,收拍以“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等一系列密集动作意象写出离愁凝重、怀旧情深。全词写的是惜别、怀旧之情,情不直接流露,只于写景、写事、托物上见之,写得细腻沉着。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夜飞鹊赏析
这首词调,创自清真。此词写离别情景,故能随意驰骋,而又与音调协合,具声乐美。
上片写送别,下片写别后之思。词中运用陪衬、反衬、熔情入景、化用前人诗文之语等多种手法,细腻曲折地写出了送别怀人的悲凄与深情。全词所表现的惜别、怀旧之情,显得极为蕴藉,只于写景、叙事、托物上见之,而不直接流露。
起两句“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写送别的地点、时间。时间是夜里,夜是美丽的,又是温馨可念的,故曰“良”;联系后文,地点是靠近河桥的一个旅店或驿站;用《诗经·小雅·庭燎》的“夜如何其”问夜到什么时分了,带出后文。“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夜是露凉有月的秋夜。但送别情人;依依不舍,故要问“夜何其”,希望这个临别温存的夜晚还未央、未艾。可是这时候,室内铜盘上已是蜡尽烛残,室外斜月余光已渐收坠,霏霏的凉露浓到会沾人衣,居然是“夜向晨”了,即是良夜苦短、天将向晓的时候。这三句以写景回答上文;又从景物描写上衬托临别时人心的凄恻和留恋。“斜、堕、余、凉”,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字:“烛泪”更是不堪。周邦彦词喜运化唐诗。“烛泪”句即运化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李商隐《无题》诗“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收束前面描写,再伸展一层,说临别前的聚会,也到了要“散离”的时候,那就得探看树梢上星旗的光影,谛听渡口风中传来的鼓声,才不致误了行人出发的时刻。
参旗星初秋黎明前出现于天东,更透露了夜的季节性。鼓,可能指渡头的更鼓,也可能指开船鼓声,古代开船有击鼓为号的。观察外面动静,是为了多留些时,延迟“散离”,到了非走不可的时候才走,从行动中更细腻的写出临别时的又留恋、又提心吊胆的心情。“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写到出发。大约从旅舍到开船的渡口,还有一段路,故送行者,又骑马送了一段。从骑马,见出送行者是男性;从下文“遗钿”,见出行者是女性。这段短途送行,作者还是不忍即时与情人分别,希望马走得慢点,时间挨得久点。词不直说自己心情,却说马儿也理解人意,纵使人要挥鞭赶它,它也不忍快走,这里用拟人手法,将离情别绪层曲婉转的道出。
过片“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三句接写送别后归途。情人一去,作者孤独地带着离愁而归,故顿觉野外寂寞清旷,归途遥行,对同一空间的前后不同感觉,也是细腻地反映送别的复杂心情。“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这三句是一个大的转折,转得无痕,使人几乎难以辨认。到这几句才显示出上面所写的,全是对过去的回忆,从这里起才是当前之事,这样,才体现出周词结构上的细微用心,时空转换上的大胆处理,感到这里真能使上片“尽化云烟”。这里的第一句领起后文,直贯到全词结尾;第二句情人去后,不见遗物,更无余香余泽可求;第三句写旧时路径,已迷离难认。“兔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送别是晚上和天晓时候;重游则傍晚,黄昏中的斜阳,照着高与人齐的兔葵、燕麦的影子。这两句描绘“斜径都迷”之景,有意点出不同期间;又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序“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有”的典故,表示事物变迁之大。感慨人去物非的细腻心情,完全寄寓于景,不直接流露。下面三句:“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说过去列坐的草地上,徘徊酹酒,向着情人远去的西边方向,望极天边,而欷歔叹息,不能自已。“欷歔”二字,直接摹态抒情。
这首词写情细腻、沉着,语句起伏顿挫,结构上层层伸展,时空变幻灵动飞扬,过渡自然,风格上哀怨而浑雅,堪称送别怀人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周邦彦,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周邦彦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