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韦应物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调笑令 · 胡马】

韦应物 - []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调笑令 · 胡马】翻译文

胡马啊,胡马,被远远地放牧在荒凉的燕支山下。四蹄刨沙刨独自奔跑嘶鸥,东望西望茫茫一片迷了来路。迷路啊,迷路,萎萎边草无穷无尽霭霭暮色笼罩着山头。

网友完善【调笑令 · 胡马】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调笑令 · 胡马】拼音版/注音版

tiáo xiào lìng hú mǎ。

调笑令 · 胡马。

wéi yìng wù。

韦应物。

hú mǎ,

胡马,

hú mǎ,

胡马,

yuǎn fàng yàn zhī shān xià。

远放燕支山下。

pǎo shā pǎo xuě dú sī,

跑沙跑雪独嘶,

dōng wàng xī wàng lù mí。

东望西望路迷。

mí lù,

迷路,

mí lù,

迷路,

biān cǎo wú qióng rì mù。

边草无穷日暮。

【调笑令 · 胡马】注释

调笑令:词牌名。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曰:“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自注:“抛打曲有《调笑令》,饮曲有《卷白波》。”词调名盖本唐曲。此调为单调,八句,三十二字。第四、五句押平声韵,其余各句均押仄声韵。其中第二句叠用第一句,第七句叠用第六句,第六句颠倒第五句末二字而成。

胡马:中国西北地区所产的马。古代马匹在交通运输和战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而良马往往受人青睐,而西北地区所产的马素以优良著称,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曾从西域引进过大批良马。所以写骏马而云“胡马”,是为了显示其品种的优良。

燕支山:即焉支山,在甘肃山丹县东。位于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山下是草丰美的牧场。《史记·匈奴传索隐》:“匈奴失焉支山,歌曰: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焉支”通作“燕支”、“胭脂”,本植物名,亦叫红蓝,汁可做成红的颜料。

跑(páo):指兽蹄刨地。唐·刘商《胡笳十八拍》第十七:“马饥跑衔草根。”

边草:边地的野草。

网友完善【调笑令 · 胡马】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调笑令 · 胡马】评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草原骏马图。抒发一种迷茫人,归宿何处的感情。词中先写放牧地点,次写迷路神态,再写草原景色,把迷路的骏马放在广阔昏暗的背景中。“跑沙跑独嘶”、“东望西望路迷”两句,刻画了迷路的骏马那种焦躁、彷徨的神态,着墨无多,却动逼真;“远放燕支山下”、“边草无穷日暮”两句,显示了草原的寥廓、旷远,笔力浑朴苍茫。此词赋物工致,气象开阔,笔意回环,清新而简练。

网友完善【调笑令 · 胡马】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调笑令 · 胡马】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草原上的骏马。词以二言叠语起首。词的前三句写成群的骏马放牧于燕支山下的大草原上,绵延的群山、无边的草原、奔腾的骏马,构成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图景,气势壮观,境界阔大。

第四、第五句具体写马,但不是写成群的骏马,而是选取了其中一匹失群迷途的马加以描写。这匹骏马因为跑失了群,此时正独自不安地用马蹄刨着沙土和残,并不时地昂首嘶鸣,东张西望地傍徨着,不知该往哪里去。“跑”读作“刨”,用足刨地之意,这两句词将骏马迷路后的神情姿态刻画得十分传神,十二个字便将它的焦灼不安和急切烦燥惟妙惟肖地勾勒了出来。同时,通过对迷路骏马的描绘,还将塞外草原的空旷阒寂景象展现在读者前。

第六、第七两句又是二言叠语,“迷路”是第五句句末“路迷”二字的倒转,这是《调笑令》的定格,此调又名《转应曲》,即由此而来。在连着两个“迷路”之后,接着是词的结束句:“边草无穷日暮”,既点出了时间,又进一步渲染了空间的旷远,补足了骏马迷路时的环境。夕阳西下,斜晖映照着边草,边草无穷无尽地向四外延伸开去,一眼望不到尽头。这最后一句语淡意远,堪称点睛之笔,在前绘就的雄伟壮丽的草原图景上又抹上了一层苍凉迷离的色彩。远山、沙、边草、斜阳,其间又回荡着骏马的嘶鸣,苍莽壮阔而又略带悲凉,整首词意境浑厚高远,语言简炼淡雅。

词名义上是写马,并展现了草原光,但同时也透露了边塞自然环境的严酷和人在这种环境下的迷悯孤独心境。汉代名将李广就是在与匈奴作战时因迷失了道路而获罪自杀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词中描写骏马迷路时焦燥不安的情形也多少反映了征戌边塞的将士在塞外常有的孤寂忧虑的心情。

纵观来看,词的开始“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表现对边塞失防、胡人入侵的惊讶。接下“跑沙跑独嘶,东望西望路迷”,写失群胡马焦躁不安、迷茫困惑、挣扎无果的神情,形神兼备,是不可多得的名句。“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既从马之望中写边塞晚景,又含象征意象于其中。使情、景融合无痕,使这首小词不仅是动传神的特写,而且有深含的意境。但深含的意象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曹锡彤认为:“此笑北胡难灭之词。”有人认为:“言胡马东西驰突,终至边草路速,犹世人营扰一,其归宿究在何处”(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果写在晚年韦应物解职之后,俞说可以讲通;而韦一积极用世,热爱人民、热爱朝廷和祖国疆土,那么联系开头“远放燕支山下”,笑北胡乘隙入侵。咏大国辽阔边境难犯是可以讲通的。“诗无达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艺术上传神的描写与蕴含的意象构成耐人咀嚼寻味的意境,是深可玩味的。

和韦应物同时代的另一位诗人戴叔伦也有《调笑令》词一首,写的是边塞老兵的愁绝心理,在对边塞光的描写方与韦应物此词有某些相似之处,然而戴词明确抒写征人的愁苦心理,意境悲苦低沉,韦词则从一个侧暗示了边塞的严酷,悲凉中不失雄浑,这在早期涉及边塞的词中是别具一格的。

网友完善【调笑令 · 胡马】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调笑令 · 胡马】辑评

曹锡彤:此笑北胡难灭之词。

近藤元粹:活自在,可谓笔端有舌。

网友完善【调笑令 · 胡马】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韦应物 - []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调笑令 · 胡马|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韦应物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