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王将军墓拼音版/注音版
diào wáng jiāng jūn mù。
吊王将军墓。
cháng jiàn。
常建。
piáo yáo běi fá shí,
嫖姚北伐时,
shēn rù qiáng qiān lǐ。
深入强千里。
zhàn yú luò rì huáng,
战馀落日黄,
jūn bài gǔ shēng sǐ。
军败鼓声死。
cháng wén hàn fēi jiàng,
尝闻汉飞将,
kě duó chán yú lěi。
可夺单于垒。
jīn yǔ shān guǐ lín,
今与山鬼邻,
cán bīng kū liáo shuǐ。
残兵哭辽水。
吊王将军墓赏析
这首诗吊王孝杰,不是泛泛下笔,而是选取了他一生的最后一战,意在渲染王孝杰为国捐躯的悲壮,以寄寓诗人深沉的哀悼之情。诗风苍凉悲壮,是一曲挽歌,也是一首颂歌。
开篇两句,诗人以汉代名将霍去病借比王孝杰的骁勇善战。霍去病官为嫖姚校尉,曾六次率军北伐匈奴,长驱千里,一直深入到狼居胥山。诗以霍去病的战绩,借比王孝杰率军北讨契丹,深入敌后超过了千里。当然,王孝杰的战绩不如霍去病显赫,这里仅是借此映衬而已。紧接下来“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两句,是以高度概括凝炼的笔触,来正面描写唐军与契丹军的激战场面。“战余落日黄”是描写战斗异常激烈残酷,直杀得天昏地暗,直到战罢,落日还昏黄无光。鼓声是进军的号令,“军败鼓声死”是写唐军一直在进击,没有退缩,直至全军覆没。“鼓声死”三字,不仅透出了军败的不幸消息,而且写出了悲剧意味和悲壮气氛。接下来“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又是一个借比,以汉飞将李广借比王孝杰的声威人品。汉名将李广爱兵如子,深受士兵拥戴。结尾“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两句,进一步渲染悲剧气氛,表达了作者对王孝杰兵败殉国的惋惜、痛惜、哀思。
“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属思既苦,词亦警绝。潘岳虽云能叙悲怨,未见如此章。”《吊王将军墓》的构思,的确用心精苦,不落俗套。全诗八句,前后四句的结构大体相似,都是先有两句以他人借比,再来两句正面实写,虚实结合,不重在写过程,重在渲染悲壮氛围。在遣词造句上奇警精确,“黄”、“死”、“鬼”、“哭”几字,写出了王孝杰的含恨壮烈而死,把全诗悲壮、哀悼之情烘染无遗。作者特别善于写哭,如“坟上哭明月”(《昭君墓》)等。诗虽然写的是悲剧,却因其壮烈,而令人产生一种悲壮感、崇高感,颇得盛唐气韵。
就全诗而言,此诗并不专主刻削雕琢,更不施藻采涂饰,而是在幽僻奇警中仍寓有浑朴之气,这一点,也正反映了盛唐与中唐的区别。
-
暂无!
吊王将军墓辑评
宋代诗人范晞文《对床夜语》:哀之至矣。第二联尤妙。
明代学者高棅《唐诗品汇》:殷云:一篇尽善。属辞既苦,辞亦警绝。潘岳虽云能序悲怨,未见如此章。
明代文学家,文学理论学家陆时雍《唐诗镜》:三、四古色黯淡。
明代文学家钟惺《唐诗归》:钟云:疏壮,又是一调。又云:“鼓声死”,从师旷“南风不竞多死声”出(“军败”句下)。
明代学者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刘辰翁曰:短绝。形容古所未至。
明代诗人邢昉《唐风定》:极其悲壮,幽奇寓于其中。
清初诗人、文学家王士祯《唐贤三昧集笺注》:“死”字险,得力全在此。“哭”字亦善用。使人感慨不已。
清代诗人、学者沈德潜《唐诗别裁》:“哭枯骨”、“哭明月”、“哭辽水”,长于写哭。
-
暂无!
唐代诗人,字号不详,祖籍邢州(今邢台),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诗现存不多,其中《题破山寺后禅院》较为著名。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常建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