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谭嗣同

狱中题壁

谭嗣同 - []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题壁翻译文

逃亡活是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杜根一样忍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我横刀而出,仰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网友补充:
    暂无!

狱中题壁拼音版/注音版

yù zhōng tí bì。

狱中题壁。

tán sì tóng。

谭嗣同。

wàng mén tóu zhǐ sī zhāng jiǎn,

望门投止思张俭,

rěn sǐ xū yú dài dù gēn。

忍死须臾待杜根。

wǒ zì héng dāo xiàng tiān xiào,

我自横刀向天笑,

qù liú gān dǎn liǎng kūn lún。

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题壁注释

望门投止:望门投宿。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事见《后汉书·张俭传》。

:装。须臾:不的时间。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待其出宫而释之。太后疑,派人查之,见杜根眼中蛆,乃信其。杜根终得以脱。事见《后汉书·杜根传》。

横刀:屠刀,意谓就义。

两昆仑: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指康有为和浏阳侠客大刀王五;其二为“去”指康有为(按:康有为在戊戌政变前潜逃出京,后逃往日本),“留”指自己。

网友补充:
    暂无!

狱中题壁评析

此诗是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的作品,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后作者在狱中所作,诗中表达愿为理想而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网友补充:
    暂无!

狱中题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对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的憎恶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

“望门投止思张俭止”这一句,是身处囹圄的谭嗣同记挂、牵念仓促出逃的康有为等人的安危,借典述怀。私心祈告:他们大概也会像张俭一样,得到拥护变法的人们的接纳和保护。

“忍须臾待杜根”,是用东汉诤臣义士的故事,微言大义。通过运用张俭的典故,以邓太后影射慈禧,事体出一辙,既有对镇压变法志士残暴行径的痛斥,也有对变法者东山再起的深情希冀。这一句主要是说,戊戌维新运动虽然眼下遭到重创,但作为锐意除旧布新的志士仁人,应该志存高远,忍。等待时机,以期再展宏图。

“我自横刀向笑”是承接上两句而来:若康、梁诸能安然脱险,枕戈待旦,那么,我谭某区区一命岂足惜哉,自当从容地对带血的屠刀,冲大笑。“让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对于,诗人谭嗣同早有准备。当政变发时,同志们曾再三苦劝他避居日本使馆,他断然拒绝,正是由于他抱定了必的决心,所以才能处变不惊,视归。

“去留肝胆两昆仑”,对于去留问题,谭嗣同有自己的定见。在政变的第二,谭氏待捕不至,遂往日本使馆见梁启超,劝其东游日本。他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者,无以酬圣主。今南(康有为)之未可卜,程婴、杵臼、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他出于“道”(变法大业、国家利益),也出于“义”(臣之义、同志之义),甘愿效法《赵氏孤儿》中的公孙杵臼和日本德川幕府末期照和尚的友西乡的行节,以个人的牺牲来成全心目中的神圣事业,以自己的挺身赴难来酬报光绪皇帝的知遇之恩。同时,他也期望自己的一腔热血能够惊觉苟且偷安的芸芸众,激发起变法图强的革命狂澜。在他看来,这伟大的身后事业,就全靠出奔在逃的康、梁们的推动和领导。基于这种认知,他对分任去留两职的同仁同志,给予了崇高的肯定性评价:去者,留者。路途虽殊,目标则同,价值同高,正像昆仑山的两座奇峰一样,比肩并秀,各领千秋骚。

艺术特点

其一,巧于用典,寄意深永。二十八字,连用两个典故,其学力之深富、史籍之纯熟,可见一斑。尤其是,这两个典故用于此情此景,确当精切,二箭而三雕:一是剖露了对出亡诸的深心祈祷,传达了对身处逆境中的同道者的谆谆叮嘱;二是表明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殷切希望,相信变法者会有出头之日;三是直接影射着慈禧专权的畸形政治,暗含着对其残暴行径的愤慨与蔑视。

其二,气势宏大,笔走雷。对人头落地的血的现实,诗人没有颤栗,没有悲伤,有的只是人格上的凛然难犯,心灵上的无比坦然;于是,他从容不迫,昂首向,临危不惧,纵声大笑。这笑,既是强者的笑、英雄的笑,也是冷峻的笑、轻蔑的笑,还是轻松的笑、快慰的笑;这笑。不仅内涵丰富,而且使一首主题沉重的“亡之诗”顿时有了让人荡气回肠的命活力,在艺术上堪称破“滞”妙笔。

全诗用典贴切精妙,出语铿锵顿挫,气势雄健迫人。诗中寄托深广,多处运用比喻手法,使胸中意气奈情的表达兼具含蓄特色。

网友补充:
    暂无!

狱中题壁辑评

清朝诗人黄遵宪:颈血模糊似未干,中藏耿耿寸心丹。

武灜:这是一首“拔起千仞,高唱入云”(谭嗣同语)的诗作。

网友补充:
    暂无!
狱中题壁作者谭嗣同的简介

谭嗣同 - []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戊戌六君子”。代表作品有《仁学》、《狱中题壁》、《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狱中题壁|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谭嗣同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