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李隆基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经邹鲁祭孔子而嘆之】

李隆基 - []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经邹鲁祭孔子而嘆之】翻译文

尊敬的孔老夫子,你一劳碌奔波,周游列国,究竟想要做成什么呢?今这地方还是鄹县的城邑,你终被安葬在了出的土地,然而你的旧宅曾被后人毁坏,改建为鲁王宫。在你活的当时,凤鸟不至,你叹息命运不;麒麟出现,你又忧伤哀怨,感叹世乱道穷。你一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后人的顶礼祭奠,正同你前梦境中所见的一样,想必你也该稍感慰藉了吧。

网友完善【经邹鲁祭孔子而嘆之】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经邹鲁祭孔子而嘆之】拼音版/注音版

jīng zōu lǔ jì kǒng zǐ ér tàn zhī。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lǐ lōng jī。

李隆基。

fū zǐ hé wéi zhě,

夫子何为者,

xī xī yī dài zhōng。

栖栖一代中。

dì yóu zōu shì yì,

地犹鄹氏邑,

zhái jí lǔ wáng gōng。

宅即鲁王宫。

tàn fèng jiē shēn fǒu,

叹凤嗟身否,

shāng lín yuàn dào qióng。

伤麟怨道穷。

jīn kàn liǎng yíng diàn,

今看两楹奠,

dāng yǔ mèng shí tóng。

当与梦时同。

【经邹鲁祭孔子而嘆之】注释

鲁:今山东曲阜,为春秋时鲁国都城。

夫子:这里是对孔子的敬称。何为者:犹“何为乎”。者:无义。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形容孔子四方奔走,无处安身。《论语·宪问》:“丘何为是栖栖者欤?”

鄹: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孔子父叔梁纥为鄹邑大夫,孔子出于此,后迁曲阜。鄹氏邑:鄹人的城邑。

“宅即”句:相传汉鲁共(恭)王刘余(景帝子)曾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及升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敢坏。

“叹凤”句:《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说凤至象征圣人出而受瑞,今凤凰既不至,故孔子遂有身不能亲见圣之叹。否(pǐ):不通畅,不幸。身否:身不逢时之意。

“伤麟”句:麟,瑞兽,象征太平盛世。相传孔子见人捕获了麟,曾大为悲痛地说:麟出而,我的愿望无法实现了。见《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涕沾袍。颜渊,子曰:‘噫,丧予!’子路,子曰:‘噫,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

“今看”句:《礼记·檀弓上》,记孔子曾语子贡云:“予畴昔之夜,坐奠于两楹之间。……予殆将也。”两楹奠:指人后灵柩停放于两楹之间,喻祭祀的庄严隆重。两楹:指殿堂的中间。楹:堂前直柱。奠:致祭。

末二句大意为:孔子说他曾经夜梦自己坐于两柱之间受人祭奠,他的梦于今实现了。

网友完善【经邹鲁祭孔子而嘆之】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经邹鲁祭孔子而嘆之】评析

此诗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公元725年亲祭孔子时所作的一首诗,诗中嗟叹了孔子复杂坎坷、栖遑不遇的一,对孔子前的际遇深表同情,对他寄予了深深的悼念。诗中连用数典,比较集中地概括了孔子心怀壮志而始终不得志的一,表现了对孔子的尊崇,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尊儒思想的反映。全诗命意严正,构思精巧,语言朴实,格沉郁。

网友完善【经邹鲁祭孔子而嘆之】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经邹鲁祭孔子而嘆之】赏析

此诗意在“感叹”孔子的际遇。全诗以疑问入笔,表现出作者于孔子神像前谦恭行礼,心中感慨万千,口内喃喃自语的情状。作者着笔于“叹”“嗟”“伤”“怨”,写出了对己对孔子虽“叹”实“赞”之情,立意集于以“叹”代“赞”,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一郁郁不得志的叹息之情,又赞扬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超凡脱俗的用世精神,发人深省。

此诗用典极多。首联“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即出自《论语·宪问》:“微亩问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欤?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疾固也。’”此句本是孔子的愤懑之言,孔子自称忙忙碌碌,并非逞口舌之,只是痛恨世人顽固不化,才著书立说,教化世人。作者化用此典故,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像孔子这样的大圣人,虽终其一于诸侯之间,劳碌不停,但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作者的同情之心,一览无余。另一方,孔子一奔波劳苦,为的却是下的苍,虽屡遭误解,仍孜孜以求,这又是无比可敬的。因此这一句诗便高度概括了孔子一的功绩和高贵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景仰和钦服。

颔联承接上句,依旧是引用典故,赞叹了孔子的旧居,孔安国《尚书序》载:“鲁恭王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升堂闻金石丝竹之声,乃不坏宅。”写帝王诸侯想要扩建宫殿,也不敢妄动孔子的故居。表明孔子的功绩即便贵为王侯也望莫及,旨在高度评价孔子的尊崇地位。这里诗人借用此典故以孔子的旧邑故居因为其主人的威望,得以保存至今日,意在侧说明孔子受后世万民的敬仰,故居尚且此,何况孔子本人。含蓄、婉转地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敬重之情。同时,在这里,诗人委婉地把帝王举止和孔子功绩结合起来,暗示读者自己也希望入孔子般,承载万民兴衰于双肩。

颈联是孔子的自伤之词,也是借用典故,借孔子自叹命运不济,不逢时,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真实再现了孔子当年孤寂,凄凉的心境。《论语·子罕》中载:“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传说凤凰现身,河洛图出,是象征圣王出世的瑞兆,然而孔子逢春秋乱世,刀兵四起。诸侯们只关心自己的领土、霸权、兵力,没有肯行仁义的圣王,因此孔子自叹儒学之道没有用武之地,而自己这些致力于推行德政的人也那只被愚人猎捕的麒麟一般,早晚要被这个穷兵黜武的时代所绞杀。“嗟身否”感怀身世,“伤麟怨”则叹息王道难行。这些都足以唤起了人们对孔子的深深同情和深切的感慨。也表明作者决意推行仁政,以告慰孔子泉下亡灵。

尾联既是孔子“昨日”的梦想,也是“今日”的现实,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作者一直都有拜祭孔子灵位的梦想,终得实现。“两楹奠”出自《礼记·檀弓上》,本表示出祭奠礼仪的隆重与庄严,用于此,更意为后世对孔子的万分敬重,末句“与梦时同”又完全符合孔子前梦见自己后,灵柩停放在两楹之间的梦境。孔子不求前得到大家的认同,只希望在自己后,儒学能够得到弘扬,王道能够被人主推行,而今梦想成真,也算是对孔子辗转一的弥补吧。诗人举目仰望,孔子的塑像正端坐在殿堂前的两楹之间,受人祭拜。作者怀慰藉之情,祭拜于孔子的灵前,不论是叹惜、感伤,还是哀怨都深深地融入到了对孔子的“赞”中,以“与梦同”表达了自己对孔子梦想终于实现的欣慰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明之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一用世精神终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的肯定。

这首诗追述了孔子一郁郁不得志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孔子令人悲叹的命运。为实现“郁郁乎文哉”的理想社会,孔子一碌碌奔波,结果却无处安身,甚至被困陈蔡,险些丧命。但孔子始终没有背叛自己的道德信仰。纵使明知凤图难出,王道难行,明知自己必将麒麟般惨遭捕杀,也要坚守道德的崇高,只为将来自己的仁义思想能够大行于下,为苍谋福,也就在所不惜。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深切同情,又赞美和褒扬了孔子。结合史料可知,唐玄宗对儒学确实非常推崇,因而他对这位儒学创始人的感情也是真实而深挚的。正是因为作者能把自己的崇敬融入到孔子的深致悼念中,才使得这首诗读来深切质朴,令人信服。

就艺术形式来看,这首诗句句用典颇有堆砌典故之嫌,且诗语质朴无华,在遣词造句上也并无推陈出新之处,算不上是上乘之作,但此诗所反映出的思想和胸襟在历代帝王之作中并不多见。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另外,悼念孔子所选择的视角十分准确也是一大成功之处。孔子一活复杂坎坷,此诗只选择他的栖遑不遇的一,简单几言,就概括了孔子一的大事。首两句是叹惜,三、四句是叹美,五、六句是再叹惜,后两句再叹美。全诗命意构思,严正得体。比及一般的咏叹之诗,颇显境界之大,立意之深。

网友完善【经邹鲁祭孔子而嘆之】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经邹鲁祭孔子而嘆之】辑评

沈德潜:孔子之道,从何处赞叹?故只就不遇立言,此即运意高处。

纪昀:只以唱叹取神最妙。”“五六句叹嗟伤怨,用字重复,虽初体常有之,然不可为训。

网友完善【经邹鲁祭孔子而嘆之】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李隆基 - []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经邹鲁祭孔子而嘆之|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李隆基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