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审言拼音版/注音版
sòng dù shěn yán。
送杜审言。
sòng zhī wèn。
宋之问。
wò bìng rén shì jué,
卧病人事绝,
jiē jūn wàn lǐ xíng。
嗟君万里行。
hé qiáo bù xiāng sòng,
河桥不相送,
jiāng shù yuǎn hán qíng。
江树远含情。
bié lù zhuī sūn chǔ,
别路追孙楚,
wéi zhōu diào qū píng。
维舟吊屈平。
kě xī lóng quán jiàn,
可惜龙泉剑,
liú luò zài fēng chéng。
流落在丰城。
送杜审言评析
杜审言和宋考功均是初唐诗人,又都致力于律诗的创作。他们在文学上志同道合,在政治上也有许多一致的地方。武周聖暦(西元六九八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戸参军,宋考功写此诗以赠。
这首诗情真意切,朴实自然,较之宋考功的某些应制诗,算是别具一格的了。诗的前四句通俗晓畅,选词用字,不事雕饰,抒发感慨,委婉深沉。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当时,作者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那更是惆怅倍增。「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正如实地反映了诗人作此诗时的处境和心情。「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这一「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有的本子误作「闻」字,则肤浅刻露,索然无味了。
别离固已难堪,如能举杯饯行,面诉衷曲,亦可稍慰离怀;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河桥不相送」一语平平道来,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曲折起伏,波澜叠出。第四句别开生面,写出了想象中的送别情景:友人去远了,送行者亦已纷纷离开,河桥景色,一如平常,唯有那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似无穷尽,历时既久而难以逝去。这一笔表明作者身虽未去河桥,而其心已飞往江滨,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使「送别」二字有了着落,与第三句对照起来看,又是一层波澜。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的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作者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这也体现了初期律诗创作中比较舒展自由的特色。
后四句接连用典。此诗用典,熨贴工稳,不伤晦涩,仍保持了全诗自然朴素的风格。第三联用的是孙楚和屈平的典故。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贾谊贬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水,感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杜审言也是个「恃才謇傲」的人,而眼下面临的却是一种逆境,此番由洛阳流贬吉州,正好取道两湖,浪迹潇湘,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抚今思昔,能不感慨系之!「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既暗点友人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结尾仍用典。《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馀,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作者在此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进一步丰富了上联的寓意;但同时也发展了上联的思想: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末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宋考功在律诗的定型上有过重要贡献,但其创作并未完全摆脱六朝绮靡诗风的影响。这首诗音韵和谐,对仗匀称,而又朴素自然,不尚雕琢,可以说是宋考功律诗中的佳作之一,代表了作者在这一诗体上所取得的成就。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