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马戴

灞上秋居

马戴 - []

灞原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灞上秋居翻译文

灞原上已经停雨定,傍晚时只见雁行频频。

落叶纷纷这是异乡树,寒灯闪闪独照不眠人。

寂静的空园白露滴滴,隔壁野僧是我的近邻。

寄居郊外柴门已很久,不知何门能进用此身?

网友完善灞上秋居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灞上秋居拼音版/注音版

bà shàng qiū jū。

灞上秋居。

mǎ dài。

马戴。

bà yuán fēng yǔ dìng,

灞原风雨定,

wǎn jiàn yàn háng pín。

晚见雁行频。

luò yè tā xiāng shù,

落叶他乡树,

hán dēng dú yè rén。

寒灯独夜人。

kōng yuán bái lù dī,

空园白露滴,

gū bì yě sēng lín。

孤壁野僧邻。

jì wò jiāo fēi jiǔ,

寄卧郊扉久,

hé nián zhì cǐ shēn。

何年致此身。

灞上秋居注释

灞上:古代地名,也称“‘霸上”,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唐代求功名的人多寄居此处。

灞(bà)原:即灞上。

雁行(háng):鸿雁飞时的整齐行列。南朝梁简文帝《杂句从军行》:“逦迤观鹅翼,参差睹雁行。”频:连续不断。

他乡: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城窟行》:“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寒灯:寒夜里的孤灯。多以形容孤寂、凄凉的环境。南朝齐谢朓《冬绪羁怀示萧咨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发。”独夜:一人独处之夜。汉王粲《七哀诗》之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白露:秋的露。《诗经·秦·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

野僧:山野僧人。唐张籍《赠王秘书》诗:“身屈祗闻词客说,家贫多见野僧招。”

寄卧:寄居。郊扉:郊居。指安的郊外。扉:门。这里指屋舍。南朝齐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岁华春有,初服偃郊扉。”

何门:一作“何年”。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报效尽力。致:达到,实现。

网友完善灞上秋居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灞上秋居评析

此诗写作者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全诗意境浑厚,情景交融,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网友完善灞上秋居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灞上秋居赏析

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画上首先展现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灞原雨定,晚见雁行频。”撩人愁思的秋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不容易停雨歇,得赶在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

接着画卷的景象则由寥廓的际渐渐地转到地,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世、犹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求取官职希望渺茫的无奈。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网友完善灞上秋居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灞上秋居辑评

许学夷《诗源辨体》:语出贾岛。

范大士《历代诗发》:秀洁。

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意兴孤僻,纯是贾想。极写荒僻(“空园”二句下)。结应在此(末二句下)。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二句十层(“落叶”二句下)。

俞陛云《诗境浅说》: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首句即言灞原雨,秋气可悲。迨雨过而见雁行不断,唯其无聊,久望,故雁飞频见,明人诗所谓“不是关山万里客,那识此声能断肠”也。三四言落叶而在他乡,寒灯而在独夜,愈见凄寂之况,与“乱山残夜,孤烛异乡人”之句相似;凡用两层夹写法,则气厚而力透,不仅用之写客感也。五句言露滴似闻微响,以见其园之空寂;六句言为邻仅有野僧,以见其壁之孤峙。末句言士不遇本意,叹期望之虚悬,岂诗人例合穷耶!

网友完善灞上秋居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灞上秋居作者马戴的简介

马戴 - []

马戴,字虞臣,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人。晚唐诗人、官员。早年屡试不第,武宗会昌四年(844年)始中进士,同榜有项斯、赵嘏。大中元年(847年),太原李司空辟掌书记,后以正言被斥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县)尉。终太学博士。曾隐居华山,并遨游边关。咸通年间,应辟佐大同军幕府,与贾岛、许棠相唱答。咸通七年(867年),擢拔为国子、太常博士。工于诗,叶矫然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杨慎称其《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联,谓“虽柳吴兴(柳恽)无以过也”。纪昀认为“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咸通九年(869年),病卒于太常博士任上。有《会昌进士诗集》1卷,《补遗》1卷。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灞上秋居|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马戴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