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拼音版/注音版
yù lóu chūn。
玉楼春。
qián wéi yǎn。
钱惟演。
chéng shàng fēng guāng yīng yǔ luàn,
城上风光莺语乱,
chéng xià yān bō chūn pāi àn。
城下烟波春拍岸。
lǜ yáng fāng cǎo jǐ shí xiū,
绿杨芳草几时休,
lèi yǎn chóu cháng xiān yǐ duàn。
泪眼愁肠先已断。
qíng huái jiàn jué chéng shuāi wǎn,
情怀渐觉成衰晚,
luán jìng zhū yán jīng àn huàn。
鸾镜朱颜惊暗换。
xī nián duō bìng yàn fāng zūn,
昔年多病厌芳尊,
jīn rì fāng zūn wéi kǒng qiǎn。
今日芳尊惟恐浅。
玉楼春赏析
此词写得「词极凄婉」,处处流露出一种垂暮之感。
词在上阕前两句写景,意思衹是说,城头上莺语唧唧,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是一派春景。作者在这里是借景抒情,而不是因景生情,因此用粗线条勾勒春景,对于后面遣怀抒情反而有好处,因为它避免了可能造成的喧宾夺主的毛病。另外,作者对景物描写这样处理,仍有一番匠心在。首先,这两句是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描绘春景,这就给人以动的感觉。其次,又斟酌字句,使两句中的听觉与视觉形成对比,看的是风光、烟波之类,显得抽象朦胧;听的是莺语、涛声,显得具体真切。这样的描写,正能体现出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并非着意赏春,而是一片春声在侵扰着他,使他无计避春,从而更触发了满怀愁绪。况夔笙在《惠风词话》中有一段颇有见地的话:「词过经意,其蔽也斧琢;过不经意,其蔽也褦襶。不经意而经意,易;经意而不经意,难。」钱思王的这两句正是进入了「经意而不经意」的境界。
下面两句开始抒情,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我则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用芳草来比喻忧愁的词作很多,如「芳草年年与恨长」(冯正中《南乡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后主《清平乐》),这些句子都比钱思王的来得深婉,但同时又都没有他来得凄婉。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这两句是由上面两句对春色的描写直接引发的,由景入情,并且突作「变徵之声」,把词推向高潮,中间的过渡是很自然的。
下面的前两句仍是抒情,不这比上阕更为细腻,「情怀渐觉成衰晚」,并不是虚写,而是有着充实的内容。钱思王宦海沉浮几十年,能够「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见欧阳修《归田录》),靠的就是刘太后,因此,刘太后的死,对钱思王确实是致命的一击。一贬汉东,永无出头之日,这对于一生「雅意柄用」的钱思王来说,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痛苦,当时的情怀可想而知。「鸾镜朱颜惊暗换」,亦徐干《室思》诗「郁结令人老」之意,承上句而来。人不能自见其面,说是镜里面而始惊,亦颇入情。这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来感叹老之已至,充满了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最後两句是全词的精粹,收得极有分量,使整首词境界全出。用酒浇愁是一个用滥了的主题,但这里运用得却颇出新意,原因正在于作者捕捉到对「芳尊」态度的前後变化,形成强烈对照,写得直率。以全篇结构来看,这也是最精彩的一笔,使得整首词由景入情,由粗及细,层层推进,最後「点睛」,形成所谓「警策句」,使整首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境。有人曾经把这两句同宋祁的「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加以比较,认为宋祁的两句更为委婉(见杨慎《诗品》)。这固然有些道理,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两首词所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宋祁是着意在赏春,尽管也流露出一点「人生易老」的感伤情绪。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明快的。而钱思王则是在因春伤情,整首词所抒发的是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从这点说,两者各得其妙。其实,词写得委婉也好,直露也好,关键在于一个「真」字。「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蕙风词话》卷一)这是极有见地的议论。
这首遣怀之作,在遣词造句上却未脱尽粉气,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等,颇有几分像「妇人之语」实际上它衹是抒写作者的政治失意的感伤而已,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一般特征。
-
暂无!
钱惟演,北宋大臣,西昆体骨干诗人。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忠懿王钱俶第十四子,刘娥之兄刘美的妻舅。从俶归宋,历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累迁工部尚书,拜枢密使,官终崇信军节度使,博学能文,所著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遗事》。有三子钱暧、钱晦(宋太宗第九女献穆大长公主之女)、钱暄。孙子为康国公钱景臻(娶宋仁宗大长公主)。另外,盛度为其女婿。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钱惟演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