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张抡

踏莎行 · 秋入云山

张抡 - []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踏莎行 · 秋入云山翻译文

高高的山上现在进入了秋,山中景物清爽秀丽。景物众多争艳斗奇就像一副图画。枫叶之多尽染万山一直连绵到云彩边上,在山岩深幽之处。无数的菊,点点洒洒。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众人欢度,又逢气爽朗,一轮明挂在树梢上。我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不拘形迹地在光下谈说地。

网友补充:
    暂无!

踏莎行 · 秋入云山拼音版/注音版

tà suō xíng qiū rù yún shān。

踏莎行 · 秋入云山。

zhāng lūn。

张抡。

qiū rù yún shān,

秋入云山,

wù qíng xiāo sǎ。

物情潇洒。

bǎi bān jǐng wù kān tú huà。

百般景物堪图画。

dān fēng wàn yè bì yún biān,

丹枫万叶碧云边,

huáng huā qiān diǎn yōu yán xià。

黄花千点幽岩下。

yǐ xǐ jiā chén,

已喜佳辰,

gèng lián qīng yè。

更怜清夜。

yī lún míng yuè lín shāo guà。

一轮明月林梢挂。

sōng láo cháng yǔ yě rén qī,

松醪常与野人期,

wàng xíng gòng shuō qīng xián huà。

忘形共说清闲话。

踏莎行 · 秋入云山注释

踏莎行:调名取自韩翃诗“踏莎行草过春溪”。曹冠词名之为《喜朝》,赵卿词则名之《柳春》。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

秋入:进入秋

云山:指山势高峻,耸入云端。

物情:指山中景物的情态。

潇洒:形容清爽秀丽的样子。

丹枫:亦称叶、红叶。

万叶:极言枫叶之多。

碧云:青白色的云气。

千点:无数的菊

幽岩下:山岩深幽之处。

佳辰:指中秋。

林梢挂:挂在树梢上。

松醪(láo):是松膏酿制的

常与:点明了兴趣所在,乐此不疲。

野人:山野之人。

期:约会之意。

忘形:便是隐士悠然自得、不拘形迹的写照。

共说清闲话:一起谈说地。

网友补充:
    暂无!

踏莎行 · 秋入云山评析

《踏莎行·秋入云山》是宋朝词人张抡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以清疏的语言和潇洒的笔调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云山秋意图。下片叙述作者与农村父老下饮,得意忘形地谈论家常闲话。表达了作者淡泊的心境和山居的乐趣,音韵之和谐,笔墨之灵,已臻化境。

网友补充:
    暂无!

踏莎行 · 秋入云山赏析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第一句先以“秋”字点出节令,然后以“入”字写出秋来的动态,再以“山”字指明秋入的处所。前方着一“云”字,点明山势高峻,耸立云端。通过此句四字,把该词描写秋山的意旨交代出来。接下去,用第二句写秋入云山所带来的变化。“物情”二字,指山中景物的情态。“潇洒”,乃清秀爽丽之貌。这两个字最宜于表现秋物秀逸的韵。杜甫《玉华宫词》:“万籁真笙竽,秋色正潇洒。”张抡说“物情潇洒”,不只是写到秋之于物的作用,而且写出景物之情。仿佛山中草木有知有情,秋来之际显出潇洒的姿容。而从“物情”的“潇洒”之中,又可见出词人潇洒的笔意,词家之清韵。景中有我,我在景中,情深意远,极尽赏爱之意。接着第三句紧续一笔,“百般景物堪图画”,“百般”极言景物之多,千姿百态,争艳斗奇,蕴含着无限的诗情画意,故而说“堪图画”。张抡这首词,可说是以画入诗,诗中有画。山中秋景胜绝,无处不美,目不暇接,要有一番选择,用最典型的景物写出秋山之美,于是词人以妙笔写出丹枫、黄两景。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千点幽岩下。”这是两句精美绝伦的对偶句。第一句,“丹枫”,亦称叶、红叶。谓枫叶经而红,色艳丹,故称为“丹枫”。“万叶”,极言枫叶之多。“丹枫万叶”四字点带出层林尽染万山红遍之景。“碧云”,青白色的云气。句尾的“边”字,是个忽视不得的字眼。丹枫的位置、山势的高大均由此字点出。说明火红的枫叶层层叠叠,依山而上,一直铺展到碧云旁边,描绘出碧云与红叶相映,山色与青空交辉,丹枫似锦、万山绣的秀丽景色。晚唐诗人杜牧写过一首《山行》绝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叶红于二。”后两句也是极写枫林叶之美和赏爱不尽的情趣,向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杜牧用比喻写叶之红,张抡则以碧云映衬丹枫之色。各有千秋,异曲而同工。为描述红叶之美,古代诗人竞驰才思,极尽形容之妙。杨万里曾赋一绝,题为《秋山》,诗云:“乌臼平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却倩孤松掩醉容。”以浪漫的笔调,拟人化的手法,十分趣地写出了小枫醉容可掬的形象。再接着看张抡的词,“黄”,即黄菊,以其色泽金黄,故称之为“黄”。“千点”,是远而望之,言其小而多,也表现其点缀分布之广。“幽岩”,清幽寂静的山岩。有岩而幽,说明草木丰茂,一片青绿。“下”字,点出金菊的位置,在山岩深幽之处。无数的菊,点点洒洒,散金碎黄,镶嵌在万绿丛中,显得分外明丽耀眼,描绘出岩壑含翠、金英秀发的清幽景色。

古来写丹枫、黄的诗词,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但分而言之者多,兼而写之者少。即使兼写,也很难找到能与此媲美的妙句。朱庆余《观涛》写过“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绕郡城”,可谓秀美而有意趣,但终究略逊一筹。张抡这两句词,就所构成的画来说,突出的主体景物是丹枫、黄而分别以碧云、幽岩作为陪衬。高远处,在淡采素墨的背景中,抹出浓烈之色;深幽处,在重笔濡染的衬底上,点出鲜明之色。淡中见浓,浓中有淡,明暗变化,对比强烈,构成一幅色彩斑斓、意境深远的秋山画卷,充分显示了词人摹写景物的艺术才能。古人云:“江山明秀发诗情”。正是可爱的自然光激发了词人的灵感,才写出了这两句情韵俱到的词。另一方词又是在期创作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得到的。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林梢挂。”仲秋,是一年一度的佳节,人人欢度,故而曰“已喜”。又逢气爽朗,夜空碧清洗,因而格外高兴,故曰“更怜”。下由写意转而写景,点出“一轮明”。轮,高挂林梢,银辉流洒,清光烛地,正是赏的大时刻。故而末结两句云:“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松醪”,用松膏酿制的。李商隐《复至裴明府所居》云:“赊取松醪一斗,与若相伴烦襟。”“野人”,山野之人。“期”,约会之意。“忘形”,语出《庄子·让王》:“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杜甫《醉时歌》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张抡这两句写词人常与山野之人相约饮,情投意合,不拘形迹地在光下谈说地,淡泊的心境与清幽的色交融在一起,表现出闲适惬意、怡然自得的山居乐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首词在语言上是很有特色的。音韵和谐,辞意兼美,清丽秀润,亲切自然。词人在语言艺术上,的确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网友补充:
    暂无!

踏莎行 · 秋入云山辑评

近代文人朱孝臧:格秀雅清丽。

现代学者啄言:词文写景色彩明丽,精美绝伦。

网友补充:
    暂无!

张抡 - []

宋开封(今属河南)人,字才甫,一作材甫,自号莲社居士。宋高宗绍兴末知閤门事。绍兴三十二年(西元一一六〇年),金人来议和,副洪景卢为接伴使,坐奉使辱命,罢。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卽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西元一一六七年)宋高宗莅聚景园,莲社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西元一一七九年)三,宋高宗再莅聚景园,莲社进《壶中慢》词;九,宋孝宗幸绛华宫,莲社进《临江仙》词。累以词章邀宠,赐赉极渥。与曾纯甫、龙大渊等同为狎客之流。淳熙五年(西元一一七八年)为宁武军承宣使,再知閤门事兼客省四方馆事。有《莲社词》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踏莎行 · 秋入云山|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张抡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