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 促织儿翻译文
月光清澈如水,沐浴着高高的梧桐林。夜露润湿幽暗的秋草,宝钗楼外秋意正深。青苔沿着墙根伸展,忽见一个萤火虫坠下墙阴。静静地听着蟋蟀的叫声,断断续续,声声凄凉。它并不是为了寻求伴侣,而是殷勤地督促妇女织布做衣,可谓费尽了苦心。
曾记得孩提时,小伙伴相互招呼着,提着灯笼四处搜寻蟋蟀。端水灌进蟋蟀的洞穴里,又放轻脚步仔细听着,追寻逃跑蟋蟀的声音。任凭月光花影铺了满身,独自一个人也要追踪。将逮到的蟋蟀兴致勃勃地带到精美的厅堂参加戏斗,与他人的蟋蟀决一雌雄,亭台般的小笼小巧而涂金色。而今不必再度提起幼年趣事,雅兴已经没了。蟋蟀正在我的床下发出低吟,在寒冷的夜里陪伴着我这孤独的人哀叹悲吟。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满庭芳 · 促织儿拼音版/注音版
mǎn tíng fāng cù zhī ér。
满庭芳 · 促织儿。
zhāng zī。
张镃。
yuè xǐ gāo wú,
月洗高梧,
lù tuán yōu cǎo,
露漙幽草,
bǎo chāi lóu wài qiū shēn。
宝钗楼外秋深。
tǔ huā yán cuì,
土花沿翠,
yíng huǒ zhuì qiáng yīn。
萤火坠墙阴。
jìng tīng hán shēng duàn xù,
静听寒声断续,
wēi yùn zhuǎn,
微韵转,
qī yān bēi chén。
凄咽悲沉。
zhēng qiú lǚ yīn qín quàn zhī,
争求侣、殷勤劝织,
cù pò xiǎo jī xīn。
促破晓机心。
ér shí céng jì de,
儿时曾记得,
hū dēng guàn xué,
呼灯灌穴,
liǎn bù suí yīn。
敛步随音。
rèn mǎn shēn huā yǐng,
任满身花影,
dú zì zhuī xún。
独自追寻。
xié xiàng huá táng xì dòu。
携向华堂戏斗。
tíng tái xiǎo lóng qiǎo zhuāng jīn。
亭台小、笼巧妆金。
jīn xiū shuō,
今休说,
cóng qú chuáng xià,
从渠床下,
liáng yè bàn gū yín。
凉夜伴孤吟。
满庭芳 · 促织儿评析
姜夔《齐天乐》前有小序,云:“丙辰岁(1196)与张功甫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甫约余同赋,以授歌者。功甫先成词甚美。”此词为叙写蟋蟀的咏物之作。
上片写秋夜蟋蟀悲吟。“月洗”五句描述月夜秋寒之境。“静听”五句描写蟋蟀鸣叫。一个“寒”字透出秋深时蟋蟀叫声的寒瑟和词人心理感受的凄切。“断续”、“微转”则传达出蟋蟀叫声始而断续微吟,继而转变为“凄咽悲沉”,似悲弦哀管,如泣如咽。
下片追忆儿时趣事,生动细腻地描摹了“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和“华堂戏斗”的捉蟋蟀、斗蟋蟀的情景,饶有情趣,流露出词人对童年趣事的幸福感受。“伴孤”二字物我双挽,以移情手法写出蟋蟀极富人情味和同情心,构成无情之物慰藉有情之人,而有情之人感受到无情之物的真情,及二者的交感与共鸣,堪称妙境,极深微地传达出词人的孤独寂寞。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满庭芳 · 促织儿赏析
咏物词主要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把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志向选择寄寓在所咏的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体,而且要使词人的主观情志与听咏的客观物象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张鎡这首词就达到了这一境界。
上阕写听到蟋蟀声的感受。
“月洗”五句,蟋蟀声发出的地方。词人首先刻画庭院秋夜的幽美环境。夜空澄明,高大的梧桐沐浴在月光之中。“洗”字传出秋月明净之美用字传神。
《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毛《传》:“漙漙然盛多也。”“漙”字传出露水凝聚之美。宝钗楼,本是咸阳古迹,邵博曾饯客于楼上,歌李白《忆秦娥》词(《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这里借指杭州张达可家的楼台。张鎡字功甫(功父),旧字时可,祖籍西秦,张达可当是他的兄弟辈,所以信手拈来,寄寓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秋深,点出时令,在一个美好的月皎露漙的秋夜,墙下的苔藓顺着墙脚铺去。“沿”字化静态为动态,用字极生动巧妙。突然一点萤火,飘坠墙根,这就是蟋蟀发出声音的地方。许昂霄《词综偶评》云:“萤火句陪衬。”所谓陪衬,用视觉里的萤火衬托出听觉里的蟋蟀鸣声,用萤火坠落的无关情节,衬托出蟋蟀鸣声的中心题材。看萤火,听蟋蟀,富有生活情趣,而这种生活情趣是从闲适的生活中领略到的。《武林旧事》卷十录载了张鎡自己记叙的一年十二月燕游次序,题名《张约斋赏心乐事》,自序云:“余扫轨林扃,不知衰老,节物迁变,花鸟泉石,领会无余。每适意时,相羊小园,殆觉风景与人为一。”由于长期过着优游舒适生活的王孙,张鎡对这种情趣有很深的体会。
“静听”五句写蟋蟀的鸣声和听者的感受。“断续”、“微韵”是蟋蟀鸣声的特点,“转”则有音调抑扬顿挫之致。“寒”与“凄咽悲沉”是词人听来的主观感受。“争求侣”与“殷勤劝织”,是词人对蟋蟀鸣声的理解和想象:蟋蟀鸣,一是为了求侣,二是为了促织。《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九引陆机《毛诗疏义》谓蟋蟀:“幽州人谓之促织,督促之言也。里语曰:趣织(即促织)鸣,懒妇惊。”破,尽也,煞也,与杨万里《题朝英进斋》诗“用破半生心”的破字用法相同,犹言促尽、促煞用词精当。蟋蟀的鸣声伴随和推动着织女纺织到晓。
下阕追忆儿时捕蟋蟀、斗蟋蟀的情趣,反衬今日的孤独悲苦情怀,充满不胜今昔之感。“儿时”五句,写捕蟋蟀,最为后代词人所激赏。“呼灯”二句,刻画入微。“任满身”二句,尤为工细。贺裳《皱水轩词筌》评论说:“形容处,心细入丝发。”它将儿童的天真活泼以及带着稚气的小心和淘气,纯用白描语言,细细写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周密称之为“咏物之入神者”(《历代诗余·词话》引)。“携向”二句,写斗蟋蟀。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每秋时,宫中妃妾皆以小金笼闭蟋蟀,置枕函畔,夜听其声。民间争效之。”从捕蟋蟀写到斗蟋蟀,补足当时情事,笔势连贯,一气呵成,为下面的感慨蓄势。
“今休说”三句,今昔相较,感慨深远。《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杜甫《促织》诗:“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今日的寂寞凄苦与儿时的欢乐情趣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对比的刺激下,正是欲扬还抑,欲展还收,欲说还休啊。张鎡于淳熙十四年(1187)自直秘阁、临安通判称疾去职,在家闲居,“畅怀林泉”,“安恬嗜静”(见《武林旧事》卷十所载《约斋桂隐百咏自序》),不免有孤寂之叹,所以末句也非浮泛之语。
这首词采用明线结构,所以线索明晰,结构平实,虽运用了几个典故,但并不晦涩难懂。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