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惠能

菩提偈(其三)

惠能 -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埃。

菩提偈(其三)翻译文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埃?

网友完善菩提偈(其三)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菩提偈(其三)拼音版/注音版

pú tí jì qí sān。

菩提偈(其三)。

huì néng。

惠能。

pú tí běn wú shù,

菩提本无树,

míng jìng yì fēi tái。

明镜亦非台。

běn lái wú yī wù,

本来无一物,

hé chǔ rě chén āi。

何处惹尘埃。

菩提偈(其三)注释

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或「智」,旧译也作「道」。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菩提偈,即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

树:这里指菩提树,意译为「觉树」或「道树」。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此树下证得菩提,觉悟成道,故称此树为菩提树。但这种树的本名是什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据说南朝梁时僧人智药曾把这种树自竺移植中国。《雷州府志》记载:「菩提果色白者,味甜,五熟。南琼山县则把这种树所结的果子称为金刚子。这种果子可作念珠。佛教徒常焚香散,绕树行礼。今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藏经阁旁左右两侧,各有一棵菩提树。」

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感应的中介。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

佛性:是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来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也是「来藏」的异名。原指佛陀本性,发展为成佛的可能性,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这个问题,小乘和大乘的观点不一致,提出种种不同的见解,引起期争论。中国南北朝时盛谈佛性,隋唐各宗也重视佛性说。台宗提出五种佛性,法相宗归结为两种佛性,华严宗更把「有情」众的佛性与「非情」之物的法性区别开来。

埃:佛教术语,指人间的一切世俗事务。按出家人的观点,世务不净,故称务。

网友完善菩提偈(其三)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菩提偈(其三)评析

本偈见于《六祖法宝·坛经》,流传甚广,为《全唐诗外编》所补录。此诗是惠能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也即「自性」的清净,这是佛教徒坚信能到达理想境界人人所共有的主观条件。

网友完善菩提偈(其三)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菩提偈(其三)赏析

暂无赏析
网友完善菩提偈(其三)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菩提偈(其三)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菩提偈(其三)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惠能 - []

惠能大师,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六祖,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至今仍有不腐肉身舍利久存于世,成为佛法修行之见证。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父亡随母移居南,艰辛贫困,以卖柴为。24岁时,得人资助,北上参学。唐龙朔元年(661)在黄梅谒见禅宗五祖弘忍。五祖乃令其随从作务,劈柴踏碓八个多。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命弟子作偈以呈。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菩提偈(其三)|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惠能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