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徐再思

双调 · 清江引 · 相思

徐再思 - []

相思有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双调 · 清江引 · 相思翻译文

相思就像欠人债的债主,每日都去逼迫催促。经常担负着一担忧愁的债务,却抵不了三分利息,这本帐只有见到他时才算得。

网友完善双调 · 清江引 · 相思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双调 · 清江引 · 相思拼音版/注音版

shuāng diào qīng jiāng yǐn xiāng sī。

双调 · 清江引 · 相思。

xú zài sī。

徐再思。

xiāng sī yǒu rú shǎo zhài de,

相思有如少债的,

měi rì xiāng cuī bī。

每日相催逼。

cháng tiāo zhe yī dān chóu,

常挑着一担愁,

zhǔn bù liǎo sān fēn lì。

准不了三分利。

zhè běn qián jiàn tā shí cái suàn de。

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双调 · 清江引 · 相思注释

双调:宫调名,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清江引:曲牌名。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北曲属双调。多用为小令。句式定格为七、五、五、五、七。

少债:欠债。

一担愁:形容愁思沉重。一担,元时市语,形容重。

准:偿还,抵偿。利:利息。

网友完善双调 · 清江引 · 相思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双调 · 清江引 · 相思评析

《清江引·相思》是元曲作家徐再思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将相思比作追债,以表现相思之苦日日折磨人而无法躲避,更以利上加利比喻相思之苦随着离别时日增加而不断加剧的感受,最后表明只有见才能消除相思之苦。全曲语言质朴本色,不假辞藻,不用典故,但浅中见含蓄,俗中见机巧,足见作者的高明。

网友完善双调 · 清江引 · 相思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双调 · 清江引 · 相思赏析

相思和借债给别人有一定的相似点,即都是出本钱的一方,共同点都是需要对方偿还,果不偿还则一定不断地追;果不追到手这赔就太大了,有时是本利全无。但放债的人目的就是追求利润,追求三分利,而相思的则只要把对方追求到自己手里则万事大吉,则是高傲的胜利者,根本就不计较利钱。这就是这篇小令比喻的基础。

“相思有少债的”这句活的关键是“少债”二字,即谁是债权人,谁是债务人,谁少谁的债,谁是追债的人,这确实需要思索一下方可以理清。果从付出的角度来看,当然相思者本人是债权主体,以下的抒情都是她的内心活动。

“每日相催逼”意谓每日都催逼对方还债,实际是每都在催促对方表态,催促对方赶快答应自己的求爱。这句也可以理解成相思之苦日日催人逼人折磨人,令人无法躲避,这将那时时刻刻萦绕于心、无法逃避的思念之苦,极为真切形象地表现出来。“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两句写相思者的精神状态,也极其形象动。愁,是相思者经常担负着相思的忧愁和讨不回债务的双重忧愁,这忧愁是极其沉重而难以担负的,而且更是不能指望三分利了。因为相思本来是自发的,对方是否知道都不敢完全确定,故利钱就更不敢指望了。“常挑着一担愁”,把无形化为有形,抽象化为具体,动地表现出相思之深重,显示出很高的想象力和语言表现能力。

最后一句点出这种债务了断的的方式就是“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要求实在是太低了,见时才能计算本钱,人家还不还还不说,果偿还算是要回了本饯,利息就不计较了。曲中把相思者一往情深,不可解脱而又急切之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小曲比喻新奇,语言爽利,一小儿女声吻口气。用韵斩钉截铁,不押而叶,不期而遇,可谓百中无一,难有其匹。至于意味,更堪细玩。全曲浅中见含蓄,俗中见机巧,这是其高明之处。

网友完善双调 · 清江引 · 相思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双调 · 清江引 · 相思辑评

明末清初褚人获《坚瓠壬集》卷三:“其得相思三昧者欤。”

近代任半塘《曲谐》:“以放债喻相思,亦元人沿用之意。特以此词为著耳。”

网友完善双调 · 清江引 · 相思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徐再思 - []

徐再思,字德可,号甜斋(有的资料中其号为“甜齐”),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平事迹不详。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100余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双调 · 清江引 · 相思|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徐再思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