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拼音版/注音版
zhàn chéng nán。
战城南。
lú zhào lín。
卢照邻。
jiāng jūn chū zǐ sāi,
将军出紫塞,
mò dú zài wū tān。
冒顿在乌贪。
jiā xuān yàn mén běi,
笳喧雁门北,
zhèn yì lóng chéng nán。
阵翼龙城南。
diāo gōng yè wǎn zhuǎn,
雕弓夜宛转,
tiě qí xiǎo cān diàn。
铁骑晓参驔。
yīng xū zhù bái rì,
应须驻白日,
wèi dài zhàn fāng hān。
为待战方酣。
战城南注释
战城南:汉乐府《铙歌》名,内容描写战争的伤亡景象。后人以此题作诗,亦多写战争。
紫塞:泛言边塞。崔豹《古今注·卷上》:“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冒顿(mòdú):即冒顿单于,秦末汉初匈奴的首领,此泛指敌酋。
乌贪:汉西域国名,乌贪訾离国之省称。《汉书·西域传下》:“乌贪訾离国,王治于娄谷。”其境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此借指敌人的根据地。
笳喧:胡笳的弹奏声。笳,匈奴乐器,即胡笳。
雁门:山名,亦关名,故址在今山西阳高县北,自古即为戍守重地。
阵翼:战阵的两侧。
龙城:此借指敌方的首府。
雕弓:雕刻有花纹之弓,此代指携带雕弓的士兵。
宛转:犹蜿蜒,队列行进曲折延伸的样子。
铁骑:披挂铁甲的精锐骑兵。
驿:马脚胫参有长毫之称。
参驔:检查马匹铠甲等。参,检验。对于该词组读音有两种看法,一说“cāndiàn”,另说“cāntán”。
驻白日:用鲁阳挥戈退日典故。鲁阳,战国时楚之县公,传说他曾挥戈使太阳退回。《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弓而挥之,日为之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于是二人继续战斗。
为待:为的是等待。
战方酣:战斗正激烈。
-
暂无!
战城南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诗,通过描写汉初与匈奴的边境战争,歌颂了当时边防将士浴血奋战,保卫疆土的功绩,反映了唐初对外战争的某些现实。
诗的首联是严整的对句。“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指出交战的双方,又介绍交战的地理背景。能征善战的单于冒顿,杀父自立,灭东胡,逐月支,征服丁零,侵入秦之河南(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势力强盛。西汉初年,不时进一步南下侵扰,严重影响西汉王朝。这里以“冒顿”对“将军”,冒顿既已如此勇猛,那么“将军”自然也是身手不凡的。这里为下文的酣战作铺垫。“乌贪”与“紫塞”相对,说明是在异域的。“紫塞”是古代人们对长城的习惯称谓。紫色,象征着高贵、庄严,不可侵犯,正与乌相对。“乌”字后再加以“贪”字,更易使人产生鄙薄感。诗歌利用字词的形、义及色彩在人们心中的定势,巧妙地造成一种邪不压正的气势,既为下文作铺垫,又表现必胜的信心。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照应首句,指出“将军出紫塞”的原因。敌人如此猖狂,汉军自然要奋起抗敌。下句的“阵翼龙城南”也因此有了着落。不但正面迎击,还左右包围,两翼的战阵已达“龙城南”——直捣敌巢。足见汉军之强大,英勇抗击外敌的浩然正气充斥字里行间。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进一步描写抗敌将士的战斗生活。他们严阵以待夜不释弓,晨不离鞍,随时准备飞矢跃马,追奔逐北。比起“枕戈待旦”,“夜抱玉鞍”这样的描写新颖而有气魄。“宛转”“参驔”,既恰当地表现了前方将士紧张而又镇定自若的心情,又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诗里虽没具体说明这次交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白日即将结束,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将士们等待迎接决战的胜利,因此从心底发出了呼唤:“太阳呀!请您留下来,让我们与敌军决一雌雄!”日出日落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应须驻白日”的呼唤,表面悖理而近痴,实则生动地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斗志。这是由“安得长绳系白日”诗句变化来的。结尾以“战方酣”三字,并未直说战争的胜负,但孰胜孰负已然明了,因为第二联已表明直捣敌巢——阵翼龙城南了。总体来说,这是一首裁乐府以入律的佳作。
-
暂无!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卢照邻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