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张耒

初见嵩山

张耒 - []

年来鞍马困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初见嵩山翻译文

多少年来,鞍马劳顿,被困于埃之中,世污浊,我的呼吸都有些不畅了。还有青山在,它稳健、挺拔、耸立,它披一身青翠,迎接清雨露,送走晚霞明。青山的豁达,让我也有了驰骋的胸怀。色渐晚,北萧萧,吹走一片云雨,此时,晴空一碧,几座山峰就从云后走出来了,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清瘦挺拔、不染一丝埃。

网友完善初见嵩山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初见嵩山拼音版/注音版

chū jiàn sōng shān。

初见嵩山。

zhāng lěi。

张耒。

nián lái ān mǎ kùn chén āi,

年来鞍马困尘埃,

lài yǒu qīng shān huō wǒ huái。

赖有青山豁我怀。

rì mù běi fēng chuī yǔ qù,

日暮北风吹雨去,

shù fēng qīng shòu chū yún lái。

数峰清瘦出云来。

初见嵩山注释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五岳中的中岳。

鞍马困:鞍马劳顿,指辛苦奔走于道路。

豁我怀:使我开怀。豁,舒展。

网友完善初见嵩山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初见嵩山评析

这首七绝没有具体地描写嵩山,而是另辟蹊径,通过看山的过程表现作者览景的喜悦,从而烘托嵩山的迷人魅力。诗中用曲折的笔墨描写嵩山的独特景物,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之后借嵩山来慰藉情怀的思想感情。全诗造语新奇,人景合一,在写景中反映了诗人的精神气质与追求。

网友完善初见嵩山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初见嵩山赏析

此诗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而第二句中“豁”则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是一首写山的诗,却没有采用常见的“开门见山”的写法,而是为山的出场先做下了一系列的铺排,诗人所见的对象——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现,增添了嵩山的神秘感。“数峰清瘦出云来”,是此诗最精彩的一句,但把这一句提前,让嵩山一开始就露,诗的意味就会变得索然。诗人巧妙地激发了读者急于相见的欲望,使嵩山在千呼万唤中隐现,而其一旦出场,全诗便在高潮中平稳结束,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诗人首二句不是写嵩山,而是从作者仕途失意落笔。“年来鞍马困埃,赖有青山豁我怀”,作者奔走,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他的情怀有时能得到暂的开豁。这样,青山便在未露之前先给了人一种亲切感,引起人们想见一见的愿望。一个“困”字,形象的展现了诗人疲劳困顿的精神状态,以及空怀一腔抱负在官场中左冲右突,却不得施展的惨淡景象。

第二句宕开一笔,转而去写奔波中的一点安慰,晓畅的语言骤然拉近了诗人与山的距离。青山的出现不仅使诗人得到精神的足,更是一种自然流畅的情感寄托,吸引读者同诗人一样抬头绰望。所谓”近山而志高”,在这里,诗人对青山的亲近实际上就是对高洁傲岸的人格操守的亲近,也是对含蓄豁达的人态度的亲近。

第三句“日暮北吹雨去”,为嵩山的出场渲染了气氛。“日暮”言已傍晚,落日余辉中更见嵩山的深幽巍峨。“北吹雨去”,嵩山在侵雨蚀后愈加清新朗润,但这只是诗人的想象,未见嵩山,心中已对嵩山的景象做了一番描摹。诗人采用渲染的手法,为嵩山的出现展开序幕。

一系列的铺垫成就了第四句的点睛之笔,“数峰清瘦出云来”,全诗只有这一句写嵩山,但诗境格外豁朗。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它一出现便淡化了所有的背景,其峭拔清瘦的形象是那么的清晰明朗,其高洁超脱的姿态是那么的卓尔不群,因而深得作者的喜爱和赞美。“出云来”三字抓住嵩山从云端现出的一刹那,表现出诗人的足与喜悦,并紧扣“初见”二字。诗中鲜活清晰的意象往往是诗人情感的外化,寄予了诗人一定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在这里,诗人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有血有肉,极富灵性,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貌,更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引人想象雨后嵩山的特有韵味和诗人得见嵩山后的一番情怀。至此,全诗感情达到最高潮,全诗平稳结束,却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篇诗作写的对象是嵩山,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又是表现诗人自己。人们在精神上以什么作为慰藉,往往能见出志趣和品格。困顿于仕途,赖以慰藉情怀的是嵩山,诗人的情志也表现了出来。同时山以什么样的貌出现在艺术作品里,也往往受作者的主观感情支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这里有着主观感情对象化的问题。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不光是造语比较新奇,而且在诗人审美意识活动中也反映了他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中国士大夫中一些高人雅士,正是常常留给后世以清瘦、清竣的印象。王维给孟浩然画像,“颀而,峭而瘦,衣白袍”,就是典型的清瘦。因此,“数峰清瘦出云来”,虽是写嵩山,却又是人与景物融而为一,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这首诗,将嵩山的貌以及诗人的精神貌,同时展现给了读者,达到了一种物我相融的境界。

从艺术技巧上看,该诗渗透着醒豁通透的人态度,拥有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又将自己刚毅超脱的品行与之融为一体,是张耒诗的全写照。

网友完善初见嵩山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初见嵩山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初见嵩山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初见嵩山作者张耒的简介

张耒 - []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担任过起居舍人,人称张右史,晚年旅居陈州(河南省淮阳),陈州古地名为宛丘,故又称宛丘先生,因张耒“仪观甚伟,魁梧逾常”,人或称其为“肥仙”。张耒青年时游学陈州,得到苏辙指点,并经苏辙引荐入苏轼门下,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初见嵩山|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张耒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