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坟贫女拼音版/注音版
rǔ fén pín nǚ。
汝坟贫女。
méi yáo chén。
梅尧臣。
rǔ fén pín jiā nǚ,
汝坟贫家女,
xíng kū yīn qī chuàng。
行哭音悽怆。
zì yán yǒu lǎo fù,
自言有老父,
gū dú wú dīng zhuàng。
孤独无丁壮。
jùn lì lái hé bào,
郡吏来何暴,
xiàn guān bù gǎn kàng。
县官不敢抗。
dū qiǎn wù jī liú,
督遣勿稽留,
lóng zhōng qù xié zhàng。
龙钟去携仗。
qín qín zhǔ sì lín,
勤勤嘱四邻,
xìng yuàn xiāng yī bàng。
幸愿相依傍。
shì wén lǘ lǐ guī,
适闻闾里归,
wèn xùn yí yóu qiáng。
问讯疑犹强。
guǒ rán hán yǔ zhōng,
果然寒雨中,
jiāng sǐ rǎng hé shàng。
僵死壤河上。
ruò zhì wú yǐ tuō,
弱质无以托,
héng shī wú yǐ zàng。
横尸无以葬。
shēng nǚ bù rú nán,
生女不如男,
suī cún hé suǒ dāng。
虽存何所当。
fǔ yīng hū cāng tiān,
拊膺呼苍天,
shēng sǐ jiāng nài xiàng。
生死将奈向。
汝坟贫女注释
汝坟:河南省汝河岸边。《诗经·周南·汝坟》诗,以妇女的口吻诉说“王室如毁”,此诗也写妇女的哭诉。
再点弓手:第二次征集弓箭手。
壤河:疑即河南省的禳河,流经鲁山县入沙河。
昆阳:故地在今叶县。
行哭:即哭。行,从事、做。
丁:成年的男子。
壮:壮年人。
督:督促。
遣:遣派。
稽留:停留。
龙钟:老年人行动迟缓、衰惫的样子。
去携杖:老人拄着手杖去充乡兵。
依傍:依靠。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句:老父临行时,女儿殷勤地恳求四邻一同应征的人予以照顾。
适:刚才。
闾里归:指同乡应征回来的人。闾里,乡里。
疑:迟疑。
强:勉强。是说想打听一下父亲的消息,又怕凶多吉少,所以迟疑不敢问。
弱质:柔弱的身体。贫女自谓。
何所当:活着有什么用?当,抵当。
拊膺:捶胸。膺,即胸。
奈向:犹言活下去呢?还是一死完事呢?奈,犹何。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汝坟贫女评析
《汝坟贫女》是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时作者任河南襄城县令。作品通过汝河边上一位贫家女子的悲怆控诉,再现了一个由于徵集乡兵,而致使贫民家破人亡的悲剧,反映了宋仁宗时期下层劳动人民在兵役中所遭受的苦难境遇。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汝坟贫女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汝坟贫女哭诉朝廷的兵役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此诗所写是有史实根据的,作者原注称“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据与作者同时的司马光《论义勇六割子·第一割子》说:“康定、庆历之际,赵元吴叛乱……国家乏少正兵,遂籍陕西之民,三丁之内选一丁以为乡弓手……闾里之间,惶扰愁怨……骨肉流离,田园荡尽。”(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三十一》至《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三十二》)可以与此诗所写互相印证。不同的是此诗以一个家庭的悲剧形象地反映这段历史,龙钟老人拄杖应征,死在阴雨严寒之中,弱质贫女,无所依托,“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这种对生命绝望的呼唤,比历史记载更生动、形象并深刻地揭露兵役的残酷和罪恶。这便是这首诗歌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这是一首叙事诗,开头二句交代环境,引出人物。“汝坟”,指河南汝河岸边。《诗经·周南·汝坟》中以妇女口吻说道:“鲂鱼额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朱熹《集注》认为是写“汝坟之人”,“供纣之役,其家人见其勤苦而劳之”。事情竟如此之巧,历史上最反动的纣王在这里征集徭役,宋仁宗也在这里募集兵丁,诗人通过这一令人容易产生联想的典型环境,便把这次徭役的性质告诉读者。下面便同样以妇女的口吻控诉徭役的罪恶——“行哭音凄怆”,真是高度的艺术概括!你看她一边行走,一边啼哭,那声音多么凄惨、悲怆!仅这一句造成的气氛已笼罩全篇。
从“自言有老父”以下,可分三个段落。这位女子只有一位老父相依为命,“孤独无丁壮”一句很像北朝民歌《木兰诗》所说的“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在交代了家庭成员以后,便说郡吏突然上门,把老父抓走。一个“暴”字写出了郡吏凶恶的气势,而“县官不敢抗”一句则是对“暴”字的补充,连县官都不敢违抗,何况平民百姓呢。这里的“县官”,恐是诗人自指。“督遣”二句,几乎使人听到郡吏呵斥声,他们凶神恶煞似的督促壮丁们离村,不准迟延,更不准停留。女子的老父虽已年迈龙钟,步履维艰,还要拄着拐杖前往兵营。女儿见状,于心不忍,便再三嘱咐被抓去的邻人,希望邻人路上多多照顾老父。这“四邻”二字,反映出被抓者之多,恐怕比历史上所载的“三丁选一”还大大地超过。以上为第一段。
过了一段时间,村子里渐渐有人被放回,女子连忙去打听,在她心目中,老父或许还能勉强支撑。“疑犹强”三字,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极为贴切,这使人们想到在老父去后,她心中始终忐忑不安,疑信参半:一会儿担心老父累倒了,一会儿又希望他能活着回来。由于经过这样的铺垫,下面“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便如晴天霹雳,震撼着这位女子的灵魂。啊,老父果然死了,在大雨严寒的时刻,在“僵尸相继”的壤河道中!诗笔至此,达到了高潮。这是第二段。
老父死了,只留下一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又能依靠谁呢?老父的尸体横躺在壤河道中,又有谁给安葬呢?生者如此痛苦,死者如此凄惨,这是一幅惨绝人寰的图景。面对如此现实,女子毫无办法,只好自怨自艾:她恨自己身为女子,不能代父从军,又不能为父营葬,虽然活着又能顶什么用呢?最后她捶胸顿足,口呼苍天,是生是死,莫知所从。“将奈向”,据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云:“义犹云奈何也。”如黄庭坚《归田乐引》词:“前欢算未已,奈向如今愁无计!”盖为宋时俗语。此诗用这三字作结,颇符合诗家所说的“言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值得人们吟味和深思。这是第三段。
此诗的特色在于叙事中带有真挚的感情。作者虽是客观地反映当时徭役带给人民的苦难,但通过诗中人物之口抒发了父女之情、反对暴政之情,特别是最后一段写老父横尸道路,女儿欲葬不能而自己的命运又生死未卜,呼天抢地,感人至深。因此此诗又可称之为“叙事抒情诗”。
通览全诗,值得惊叹的是诗人在创作上的勇气。他把犀利的笔锋直接指向宋朝的兵制,激烈地反对统治者所进行的战争。“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二句,颇值得人们深思。郡吏为何那样凶暴?县官为何不敢违抗?简言之,是因为来头很大。这不是在暗示上有朝廷撑腰么?宋朝以诗歌讥切时政,往往是要受到处分的,苏轼的“乌台诗案”便是一例。比苏轼略早的梅尧臣用比苏轼激烈得多的诗篇,的确是十分难得的。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汝坟贫女辑评
《宋诗钞·宛陵诗钞》引龚啸云:去浮靡之习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于诸大家未起之先,此其所以为梅都官诗也。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