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苏辙

隋论

苏辙 - []

人之于物,听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则人重而物轻。人重而物轻,则物之附人也坚。物之所以去人,分裂四出而不可禁者,物重而人轻也。古之圣人,其取下,非其驱而来之也;其守下,非其劫而留之也。使下自附,不得已而为之,吾不役下之利,而下自至。夫是以去就之权在,而不在民,是之谓人重而物轻。且夫吾之于人,己求而得之,则不若使之求我而后从之;己守而固之,则不若使之不忍去我,而后与之。故夫智者或可与取下矣,而不可与守下。守下则必有大度者也。何者?非有大度之人,则常恐下之去我,而以术留下。以术留下,而下始去之矣。

昔者三代之,享国远,后世莫能及。然而亡国之暴,未有秦、隋之速,二世而亡者也。夫秦、隋之亡,其弊果安在哉?自周失其政,诸侯用事,而秦独得山西之地,不过千里。韩、魏压其冲,楚胁其肩,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寸攘尺取,至始皇然后合而为一。秦见其取下若此其难也,而以为不急持之,则后世且复割裂以为敌国。是以销名城,杀豪杰,铸锋镝,以绝下之望。其所以准备而固守之者甚密此,然而内愁苦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呼起兵,而山泽皆应。由此观之,岂非其重失下而防之太过之弊欤?

今夫隋文之世,其亦见下之久不定,而重失其定也。盖自东晋以来,刘聪、石勒、慕容、苻坚、姚兴、赫连之徒,纷纷而起者,不可胜数。至于元氏,并吞灭取,略已尽矣,而南方未服。元氏自分而为周、齐。周并齐而授之隋。隋文取梁灭陈,而后下为一。彼亦见下之久不定也,是以全得下之众,而恐其失之;享下之乐,而惧其不久;立于万民之上,而常有猜防不安之心,以为举世之人,皆有曩者英雄割据之怀,制为严法峻令,以杜下之变。谋臣旧将,诛灭略尽,独于杨素之手,以及于大故。终于炀帝之际,下大乱,涂地而莫之救。由此观之,则夫隋之所以亡者,无以异于秦也。

悲夫!古之圣人,修德以来下,下之所为去就者,莫不在我,故其视失下甚轻。夫惟视失下甚轻,是故其心舒缓,而其为政也宽。宽者于无忧,而惨急者于无聊耳。昔尝闻之,周之兴,太王避狄于岐,豳之人民扶老携幼,而归之岐山之下,累累而不绝,丧失其旧国,而卒以大兴。及观秦、隋,唯不忍失之而至于亡,然后知圣人之为是宽缓不速之行者,乃其所以深取下者也。

隋论翻译文

人对于事物,任凭它来依附自己,任凭它自由离去,果能够做到那样就是人重而物轻。人重物轻,物依附人就牢固。物之所以离开人,分裂四散却没有办法聚拢起来,是因为物重而人轻。古代那些圣贤,他们之所以取得下,并不是他驱使人得来的;他们守下,也并不是劫持而留住人的。下人自己来依附,不得已做了他们的头领。我没有驱使下的利,利自己却来了。这样,离去的权力就在王而不在百姓,这就是所谓的人重物轻。像我和别人交往,通过自己请求得到,不让别人邀请而答应他。自己固守着,不让他不忍心离开我,然后给予他。所以那些聪明的人或许可以和他一起打下,但是,不能够和他们一起来守下。守护下必须要有大度的胸怀。为什么呢?那些没有宽广胸怀的人,时常担心下会离自己而去,所以就玩弄权术来留住下。用权术来留守下,那下就开始离去了。

从前三代的主,久地拥有国家,后代是赶不上了。然而,国家灭亡之快,没有赶得上秦朝和隋朝的,他们都是二世就灭亡了。秦朝、隋朝的灭亡,他们的弊病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自从周朝政治衰败,诸侯之间相互争霸,但是,秦国单独拥有山西之地,不过千里。却有韩国、魏国扼住它的要塞,楚国威胁它的肩头,燕国、赵国窥视它的北,齐国牵制它的东。秦国的人披甲胄、拿着兵器,七代都不能够解除,一寸一寸地夺取土地,直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秦国看到夺取下是此的困难,于是认为果不迅速地守护下,下就会重新陷入混乱的境地,所以毁坏名城,杀戮英雄豪杰,熔铸兵器,来消灭分裂下的念头。他们想到守护下的办法是这么的周密、严谨。但是,四之内的人民,却不堪忍受这种政策,都怀有离秦而去的念头。因此,陈胜、项羽他们这些人能够借助百姓的这种不,高呼起义,下响应。这么看来,这不是秦国因为害怕失去下,防备过分的弊病吗?

隋文帝的时代,也是因为看到下初定,害怕下混乱。因为从东晋以来,刘聪、石勒、慕容、苻坚、姚兴、赫连这些人,连续不断地崛起。到了北魏的元氏,兼并灭取,大体上已经统一了,只有南方还没征服。北魏后来分为周、齐,周国兼并了齐国,周禅位给了隋。隋文帝攻取梁国,灭掉陈国,统一了下。他看到久的不安定,因此得到下之后,就非常害怕失去它,享受拥有下的乐趣却担心下不能够久。高高在万民之上,就经常处在怀疑和猜忌之中,认为下的人都有以前的那种英雄割据的情怀。所以就制定了很严酷的法律来防止下变乱。他的那些谋臣、猛将基本上被他杀得差不多了,而他却偏偏在杨素手中,以至于发了大变故。终于在隋炀帝的时候,下大乱,一败涂地而没有办法收拾。这样看来,隋朝灭亡的原因,和秦朝没有什么两样。

可悲啊!古代的圣人通过修养德行来让下人归附,拥有下或者离开下,都在我自己,所以把下看得很轻,这样心态就平稳,所实行的政策就宽松。宽松来自无忧虑,急暴来自于无所依赖。过去曾经听说,周朝的兴起,太王为躲避狄人而跑到岐山,而豳地的人民,扶老携幼也跟随他来到岐山,络绎不绝。虽然失去了原来的国土,但是随后再次振兴。再来看看秦朝和隋朝,正是因为舍不得下,最后导致了灭亡。最后才明白,圣人之所以作出这么不缓不急的行为,正是他用来稳固下的办法啊。

网友完善隋论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隋论拼音版/注音版

suí lùn。

隋论。

sū zhé。

苏辙。

rén zhī yú wù,

人之于物,

tīng qí zì fù,

听其自附,

ér xìn qí zì qù,

而信其自去,

zé rén zhòng ér wù qīng。

则人重而物轻。

rén zhòng ér wù qīng,

人重而物轻,

zé wù zhī fù rén yě jiān。

则物之附人也坚。

wù zhī suǒ yǐ qù rén,

物之所以去人,

fēn liè sì chū ér bù kě jìn zhě,

分裂四出而不可禁者,

wù zhòng ér rén qīng yě。

物重而人轻也。

gǔ zhī shèng rén,

古之圣人,

qí qǔ tiān xià,

其取天下,

fēi qí qū ér lái zhī yě qí shǒu tiān xià,

非其驱而来之也;其守天下,

fēi qí jié ér liú zhī yě。

非其劫而留之也。

shǐ tiān xià zì fù,

使天下自附,

bù dé yǐ ér wèi zhī zhǎng,

不得已而为之长,

wú bù yì tiān xià zhī lì,

吾不役天下之利,

ér tiān xià zì zhì。

而天下自至。

fū shì yǐ qù jiù zhī quán zài jūn,

夫是以去就之权在君,

ér bù zài mín,

而不在民,

shì zhī wèi rén zhòng ér wù qīng。

是之谓人重而物轻。

qiě fú wú zhī yú rén,

且夫吾之于人,

jǐ qiú ér dé zhī,

己求而得之,

zé bù ruò shǐ zhī qiú wǒ ér hòu cóng zhī jǐ shǒu ér gù zhī,

则不若使之求我而后从之;己守而固之,

zé bù ruò shǐ zhī bù rěn qù wǒ,

则不若使之不忍去我,

ér hòu yǔ zhī。

而后与之。

gù fū zhì zhě huò kě yǔ qǔ tiān xià yǐ,

故夫智者或可与取天下矣,

ér bù kě yǔ shǒu tiān xià。

而不可与守天下。

shǒu tiān xià zé bì yǒu dà dù zhě yě。

守天下则必有大度者也。

hé zhě fēi yǒu dà dù zhī rén,

何者?非有大度之人,

zé cháng kǒng tiān xià zhī qù wǒ,

则常恐天下之去我,

ér yǐ shù liú tiān xià。

而以术留天下。

yǐ shù liú tiān xià,

以术留天下,

ér tiān xià shǐ qù zhī yǐ。

而天下始去之矣。

xī zhě sān dài zhī jūn,

昔者三代之君,

xiǎng guó cháng yuǎn,

享国长远,

hòu shì mò néng jí。

后世莫能及。

rán ér wáng guó zhī bào,

然而亡国之暴,

wèi yǒu rú qín suí zhī sù,

未有如秦、隋之速,

èr shì ér wáng zhě yě。

二世而亡者也。

fū qín suí zhī wáng,

夫秦、隋之亡,

qí bì guǒ ān zài zāi zì zhōu shī qí zhèng,

其弊果安在哉?自周失其政,

zhū hóu yòng shì,

诸侯用事,

ér qín dú de shān xī zhī dì,

而秦独得山西之地,

bù guò qiān lǐ。

不过千里。

hán wèi yā qí chōng,

韩、魏压其冲,

chǔ xié qí jiān,

楚胁其肩,

yān zhào cì qí běi,

燕、赵伺其北,

ér qí diào qí dōng。

而齐掉其东。

qín rén bèi jiǎ chí bīng,

秦人被甲持兵,

qī shì ér bù dé jiě,

七世而不得解,

cùn rǎng chǐ qǔ,

寸攘尺取,

zhì shǐ huáng rán hòu hé ér wéi yī。

至始皇然后合而为一。

qín jiàn qí qǔ tiān xià ruò cǐ qí nán yě,

秦见其取天下若此其难也,

ér yǐ wéi bù jí chí zhī,

而以为不急持之,

zé hòu shì qiě fù gē liè yǐ wéi dí guó。

则后世且复割裂以为敌国。

shì yǐ xiāo míng chéng,

是以销名城,

shā háo jié,

杀豪杰,

zhù fēng dí,

铸锋镝,

yǐ jué tiān xià zhī wàng。

以绝天下之望。

qí suǒ yǐ zhǔn bèi ér gù shǒu zhī zhě shén mì rú cǐ,

其所以准备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

rán ér hǎi nèi chóu kǔ wú liáo,

然而海内愁苦无聊,

mò yǒu bù rěn qù zhī yì。

莫有不忍去之意。

shì yǐ chén shèng xiàng jí yīn mín zhī bù fú,

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

zhǎng hū qǐ bīng,

长呼起兵,

ér shān zé jiē yīng。

而山泽皆应。

yóu cǐ guān zhī,

由此观之,

qǐ fēi qí zhòng shī tiān xià ér fáng zhī tài guò zhī bì yú jīn fū suí wén zhī shì,

岂非其重失天下而防之太过之弊欤? 今夫隋文之世,

qí yì jiàn tiān xià zhī jiǔ bù dìng,

其亦见天下之久不定,

ér zhòng shī qí dìng yě。

而重失其定也。

gài zì dōng jìn yǐ lái,

盖自东晋以来,

liú cōng shí lè mù róng fú jiān yáo xìng hè lián zhī tú,

刘聪、石勒、慕容、苻坚、姚兴、赫连之徒,

fēn fēn ér qǐ zhě,

纷纷而起者,

bù kě shèng shǔ。

不可胜数。

zhì yú yuán shì,

至于元氏,

bìng tūn miè qǔ,

并吞灭取,

lüè yǐ jǐn yǐ,

略已尽矣,

ér nán fāng wèi fú。

而南方未服。

yuán shì zì fēn ér wèi zhōu qí。

元氏自分而为周、齐。

zhōu bìng qí ér shòu zhī suí。

周并齐而授之隋。

suí wén qǔ liáng miè chén,

隋文取梁灭陈,

ér hòu tiān xià wèi yī。

而后天下为一。

bǐ yì jiàn tiān xià zhī jiǔ bù dìng yě,

彼亦见天下之久不定也,

shì yǐ quán dé tiān xià zhī zhòng,

是以全得天下之众,

ér kǒng qí shī zhī xiǎng tiān xià zhī lè,

而恐其失之;享天下之乐,

ér jù qí bù jiǔ lì yú wàn mín zhī shàng,

而惧其不久;立于万民之上,

ér cháng yǒu cāi fáng bù ān zhī xīn,

而常有猜防不安之心,

yǐ wéi jǔ shì zhī rén,

以为举世之人,

jiē yǒu nǎng zhě yīng xióng gē jù zhī huái,

皆有曩者英雄割据之怀,

zhì wèi yán fǎ jùn lìng,

制为严法峻令,

yǐ dù tiān xià zhī biàn。

以杜天下之变。

móu chén jiù jiāng,

谋臣旧将,

zhū miè lüè jǐn,

诛灭略尽,

dú sǐ yú yáng sù zhī shǒu,

独死于杨素之手,

yǐ jí yú dà gù。

以及于大故。

zhōng yú yáng dì zhī jì,

终于炀帝之际,

tiān xià dà luàn,

天下大乱,

tú dì ér mò zhī jiù。

涂地而莫之救。

yóu cǐ guān zhī,

由此观之,

zé fū suí zhī suǒ yǐ wáng zhě,

则夫隋之所以亡者,

wú yǐ yì yú qín yě。

无以异于秦也。

bēi fū gǔ zhī shèng rén,

悲夫!古之圣人,

xiū dé yǐ lái tiān xià,

修德以来天下,

tiān xià zhī suǒ wéi qù jiù zhě,

天下之所为去就者,

mò bù zài wǒ,

莫不在我,

gù qí shì shī tiān xià shén qīng。

故其视失天下甚轻。

fū wéi shì shī tiān xià shén qīng,

夫惟视失天下甚轻,

shì gù qí xīn shū huǎn,

是故其心舒缓,

ér qí wéi zhèng yě kuān。

而其为政也宽。

kuān zhě shēng yú wú yōu,

宽者生于无忧,

ér cǎn jí zhě shēng yú wú liáo ěr。

而惨急者生于无聊耳。

xī cháng wén zhī,

昔尝闻之,

zhōu zhī xìng,

周之兴,

tài wáng bì dí yú qí,

太王避狄于岐,

bīn zhī rén mín fú lǎo xié yòu,

豳之人民扶老携幼,

ér guī zhī qí shān zhī xià,

而归之岐山之下,

lěi lěi ér bù jué,

累累而不绝,

sàng shī qí jiù guó,

丧失其旧国,

ér zú yǐ dà xīng。

而卒以大兴。

jí guān qín suí,

及观秦、隋,

wéi bù rěn shī zhī ér zhì yú wáng,

唯不忍失之而至于亡,

rán hòu zhī shèng rén zhī wéi shì kuān huǎn bù sù zhī xíng zhě,

然后知圣人之为是宽缓不速之行者,

nǎi qí suǒ yǐ shēn qǔ tiān xià zhě yě。

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

隋论注释

劫:劫持,表示强行留住人民。

冲:指要塞。

七世:指自战国(前475)七国并立以来,秦朝经过二百多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

寸攘尺取:表示秦国夺取土地的艰辛。攘:指夺取。

“是以销名城,杀豪杰,铸锋镝”句:出自《史记·秦楚之际表》:“堕毁名城,销锋镝,钮豪杰,结万世之安。”锋镝,指兵刃和箭头,这里泛指兵器。

陈胜、项籍:指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陈胜和项羽。

隋文:隋文帝杨坚。

刘聪:字玄明,匈奴十六国汉国开创者刘渊的第四子,父汉王刘渊后,杀害兄弟自立为王。

元氏:即拓跋氏,北魏皇族。这里是指拓跋宏。他把都城迁到洛阳,改姓元氏,大兴文治,在位二十九年。

“元氏自分而为周、齐”句: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东魏齐王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位,自立为王,即北齐;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西魏宇文护逼迫魏恭帝拓跋廓禅位于周公宇文觉,次年,宇文觉即位,史称北周。

曩者:从前的意思。

“制为严法峻令”句:隋文帝命令大臣修订的刑律,“刑纲简要,疏而不漏”,被后代所取法。但是,隋文帝晚年喜怒无常,过于杀戮。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杨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后来杨素帮助杨广争夺了帝位。

炀帝:隋文帝次子,他杀文帝及兄杨勇后继位。在位十四年,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困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为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缢杀。

豳(bīn):古都邑名,在今陕西省郴县,旬邑县西南一带。

卒以大兴:这里指的是太王,即周文王之祖,当时狄人攻打豳地,国人想要抵抗,可是太王不希望杀戮,就离开豳地去了岐山,豳地的人感激太公的教化与恩情就与他一起来到岐山。

网友完善隋论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隋论评析

《隋论》是苏辙的一篇政论文。文章一开始先摆出自己的论点,通过对人与物的关系的剖析,得出果过于在乎外在事物,反而容易失去的道理。接着讲到了得下与守下,可以使那些聪明之人用权术来得到下,但是一旦拥有下,果没有宽广的胸怀,一味凭借权术治理,是很容易失去的。

然后,以秦朝和隋朝为例,来说明过于紧张、害怕失去下,最后往往适得其反,下反而很容易失去;而像太公那样,以一颗平常之心,用宽松仁爱来治理下,即使土地没有了,可是却拥有下的人心,最后下还是他的。

苏辙的政论文大多精闢,能够巧妙运用历史,将说理与历史有机结合起来,很有说服力;行文结构严谨,有一种紧凑的感觉。

网友完善隋论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隋论赏析

暂无赏析
网友完善隋论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隋论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隋论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隋论作者苏辙的简介

苏辙 - []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隋论|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苏辙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