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苏辙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卜居赋】

苏辙 - []

昔予先,以布衣学四方,尝过洛阳,爱其山川,慨然有卜居意,而贫不能遂。

予年将五十,与兄子瞻皆仕于朝,裒橐中之馀,将以成就先志,而获罪于时,相继出走。予初守临汝,不数而南迁。道出颍川,顾犹有后忧,乃留一子居焉,曰:“姑糊口于是。”既而自筠迁雷,自雷迁循,凡七年而归。

颍川之西三十里,有田二顷,而僦庐以居。西望故乡,犹数千里,势不能返,则又曰:“姑寓于此。”居五年,筑室于城之西,稍益买田,几倍其故,曰:“可以止矣。”盖卜居于此,初非吾意也。昔先相彭、眉之间,为归全之宅,指其庚壬曰:“此而兄弟之居也。”今子瞻不幸已藏于郏山矣!予年七十有三,异日当追蹈前约,然则颍川亦非予居也。

昔贡少翁为御史大夫,年八十一,家在琅琊,有一子,年十二,自忧不得归葬。元帝哀之,许以王命办护其丧。谯允南年七十二终洛阳,家在巴西,遗令其子轻棺以归。今予废弃久矣,少翁之宠,非所敢望,而允南旧事,庶几可得。然平昔道,今三十馀年矣,老所未能免,而道术之馀,此心了然,或未随物沦散。然则卜居之地,惟所遇可也,作《卜居赋》以示知者。

吾将卜居,居于何所?西望吾乡,山谷重阻。兄弟沦丧,顾有诸子。吾将归居,归与谁处?寄籍颍川,筑室耕田。食粟饮,若将终焉。念我先,昔有遗言:父子相从,归安老泉。阅岁四十,松竹森然。诸子送我,历井扪。汝不忘我,我不忘先。庶几百年,归扫故阡。

我师孔公,师其致一。亦入瞿昙、老聃之室。此心皎然,与物皆寂。身则有尽,惟心不没。所遇而安,孰匪吾宅?西从吾父,东从吾子。四方上下,安有常处?老聃有言: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卜居赋】翻译文

从前,我父亲以平民的身份到四方游学,曾经到过洛阳,喜爱那里的山川景色,感慨赞叹,产了在洛阳选择一个地方筑室定居的意向,只是因为贫穷才没有愿。我将近五十岁的时候,与哥哥子瞻两人同时在朝廷中任职,当时本想把积攒下来的钱集中起来买地筑室,完成先人的遗志,可就在此时,兄弟两人都得罪被贬,相继离开京师。我开始时出守临汝,没几个又被南迁。路过颍川的时候,考虑到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大的祸患,于是就让一个儿子留下来住在颍川,对他说:“你就姑且在这里糊口吧。”后来,我又从筠州被迁谪到雷州,从雷州迁谪到循州,直到七年之后才遇赦北归。颍川西边三十里的地方,有我买下的二顷田,于是就租赁房子在这里住下了。向西遥望故乡,还有几千里远,而当时的形势又不能回去,于是就在心里对自己说:“暂且就住在这里吧。”过了五年,在颍川城西边自己盖了房子,又买下一些田,总数差不多比原先增加一倍,这时才对自己说:“可以在这里定居了。”实际上,在这里定居,并不是我的本意。早先,我父亲经过观察,把彭州、眉州之间的地方定为安葬之地,并且指着它的西北方位说:“这里将来就是你们兄弟两人居住的地方。”今,子瞻已经去世,埋葬在郏城县的嵩阳峨眉山;我也已经七十三岁,以后我还要追践前约,实现父亲曾经说过的话。既然此,那么,颍川也就不是我永久定居的地方了。从前,西汉的贡少翁任御史大夫,已经八十一岁,老家在琅琊,只有一个十二岁的儿子,自己忧虑后恐怕不能归葬故乡。汉元帝哀怜他。特地准许,等他后,皇帝下令护持他的灵柩归葬。三国时的谯允南,七十二岁时在洛阳,老家在巴西郡,临终前就告诉他的儿子,预先做一口轻便的棺材.以便后把他的遗体运回老家安葬。现在,我已经退出官场、赋闲家居很久了,不敢奢望能有少翁那样的荣宠,但像谯允南那种后归葬的事或许还可以实现。不过,我平素就喜爱道家的思想,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

衰老亡自然是不能避免的,但我几十年学道的结果,对一切都已看得清清楚楚.即使了以后,这颗心也决不会随着尸体的腐朽而埋没散失,它将永远系念着我的家乡。既然此,那么,定居的地方,碰到哪里就算哪里,什么地方也都无所谓了。所以,我写作了这篇《卜居赋》,让了解我的人来阅读。

我将要选择地点定居下来,究竟该住在哪里呢?向西遥望我的家乡,但见山峦重迭。艰难险阻。兄弟二人虽已沉沦埋没,环视左右,还有多后代。我想回到老家居住,但回去后和谁住在一起呢?只寄住在颍川,在这里盖起房,耕田种粮,自食其力。每起来吃着这里的小米,喝着这里的,就像要老在这里了。回想我去的父亲,曹经有过遗言:父子要在一起,都回归老翁泉旁。四十年过去了,父亲坟地里植下的松树、竹子都已繁茂地起来。孩子们送我回归故乡,摸着空和星辰,行进在山高入云的蜀道上。你们不忘我。我也决不会忘记祖先。或许我了之后,你们能回故乡祭扫祖先的坟墓。我以孔夫子为师,效法他始终一,不改其志。也兼学释氏、道家,吸取他们合理的东西。我的心非常明亮,与我的躯体都显得异常沉静。我的躯体自然有完结的时候,但我的心却永远也不会沦没。碰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安居下来,哪里不可以是我的住宅呢?我向西追随我的父亲,向东则依从我的儿子。地上下,左右四方,哪里有什么永久居住的地方呢?老子曾经说过:只因为不居住,所以才不存在去与不去的问题。

网友完善【卜居赋】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卜居赋】拼音版/注音版

bǔ jū fù。

卜居赋。

sū zhé。

苏辙。

xī yǔ xiān jūn,

昔予先君,

yǐ bù yī xué sì fāng,

以布衣学四方,

cháng guò luò yáng,

尝过洛阳,

ài qí shān chuān,

爱其山川,

kǎi rán yǒu bǔ jū yì,

慨然有卜居意,

ér pín bù néng suì。

而贫不能遂。

yǔ nián jiāng wǔ shí,

予年将五十,

yǔ xiōng zi zhān jiē shì yú cháo,

与兄子瞻皆仕于朝,

póu tuó zhōng zhī yú,

裒橐中之馀,

jiāng yǐ chéng jiù xiān zhì,

将以成就先志,

ér huò zuì yú shí,

而获罪于时,

xiāng jì chū zǒu。

相继出走。

yǔ chū shǒu lín rǔ,

予初守临汝,

bù shù yuè ér nán qiān。

不数月而南迁。

dào chū yǐng chuān,

道出颍川,

gù yóu yǒu hòu yōu,

顾犹有后忧,

nǎi liú yī zi jū yān,

乃留一子居焉,

yuē gū hú kǒu yú shì。

曰:“姑糊口于是。

jì ér zì yún qiān léi,

”既而自筠迁雷,

zì léi qiān xún,

自雷迁循,

fán qī nián ér guī。

凡七年而归。

yǐng chuān zhī xī sān shí lǐ,

颍川之西三十里,

yǒu tián èr qǐng,

有田二顷,

ér jiù lú yǐ jū。

而僦庐以居。

xī wàng gù xiāng,

西望故乡,

yóu shù qiān lǐ,

犹数千里,

shì bù néng fǎn,

势不能返,

zé yòu yuē gū yù yú cǐ。

则又曰:“姑寓于此。

jū wǔ nián,

”居五年,

zhù shì yú chéng zhī xī,

筑室于城之西,

shāo yì mǎi tián,

稍益买田,

jǐ bèi qí gù,

几倍其故,

yuē kě yǐ zhǐ yǐ。

曰:“可以止矣。

gài bǔ jū yú cǐ,

”盖卜居于此,

chū fēi wú yì yě。

初非吾意也。

xī xiān jūn xiāng péng méi zhī jiān,

昔先君相彭、眉之间,

wèi guī quán zhī zhái,

为归全之宅,

zhǐ qí gēng rén yuē cǐ ér xiōng dì zhī jū yě。

指其庚壬曰:“此而兄弟之居也。

jīn zi zhān bù xìng yǐ cáng yú jiá shān yǐ yǔ nián qī shí yǒu sān,

”今子瞻不幸已藏于郏山矣!予年七十有三,

yì rì dāng zhuī dǎo qián yuē,

异日当追蹈前约,

rán zé yǐng chuān yì fēi yǔ jū yě。

然则颍川亦非予居也。

xī gòng shǎo wēng wèi yù shǐ dài fū,

昔贡少翁为御史大夫,

nián bā shí yī,

年八十一,

jiā zài láng yá,

家在琅琊,

yǒu yī zi,

有一子,

nián shí èr,

年十二,

zì yōu bù dé guī zàng。

自忧不得归葬。

yuán dì āi zhī,

元帝哀之,

xǔ yǐ wáng mìng bàn hù qí sàng。

许以王命办护其丧。

qiáo yǔn nán nián qī shí èr zhōng luò yáng,

谯允南年七十二终洛阳,

jiā zài bā xī,

家在巴西,

yí lìng qí zi qīng guān yǐ guī。

遗令其子轻棺以归。

jīn yǔ fèi qì jiǔ yǐ,

今予废弃久矣,

shǎo wēng zhī chǒng,

少翁之宠,

fēi suǒ gǎn wàng,

非所敢望,

ér yǔn nán jiù shì,

而允南旧事,

shù jī kě dé。

庶几可得。

rán píng xī hǎo dào,

然平昔好道,

jīn sān shí yú nián yǐ,

今三十馀年矣,

lǎo sǐ suǒ wèi néng miǎn,

老死所未能免,

ér dào shù zhī yú,

而道术之馀,

cǐ xīn liǎo rán,

此心了然,

huò wèi suí wù lún sàn。

或未随物沦散。

rán zé bǔ jū zhī dì,

然则卜居之地,

wéi suǒ yù kě yě,

惟所遇可也,

zuò bǔ jū fù yǐ shì zhī zhě。

作《卜居赋》以示知者。

wú jiāng bǔ jū,

吾将卜居,

jū yú hé suǒ xī wàng wú xiāng,

居于何所?西望吾乡,

shān gǔ zhòng zǔ。

山谷重阻。

xiōng dì lún sàng,

兄弟沦丧,

gù yǒu zhū zǐ。

顾有诸子。

wú jiāng guī jū,

吾将归居,

guī yǔ shuí chù jì jí yǐng chuān,

归与谁处?寄籍颍川,

zhù shì gēng tián。

筑室耕田。

shí sù yǐn shuǐ,

食粟饮水,

ruò jiāng zhōng yān。

若将终焉。

niàn wǒ xiān jūn,

念我先君,

xī yǒu yí yán fù zǐ xiāng cóng,

昔有遗言:父子相从,

guī ān lǎo quán。

归安老泉。

yuè suì sì shí,

阅岁四十,

sōng zhú sēn rán。

松竹森然。

zhū zǐ sòng wǒ,

诸子送我,

lì jǐng mén tiān。

历井扪天。

rǔ bù wàng wǒ,

汝不忘我,

wǒ bù wàng xiān。

我不忘先。

shù jī bǎi nián,

庶几百年,

guī sǎo gù qiān。

归扫故阡。

wǒ shī kǒng gōng,

我师孔公,

shī qí zhì yī。

师其致一。

yì rù qú tán lǎo dān zhī shì。

亦入瞿昙、老聃之室。

cǐ xīn jiǎo rán,

此心皎然,

yǔ wù jiē jì。

与物皆寂。

shēn zé yǒu jǐn,

身则有尽,

wéi xīn bù méi。

惟心不没。

suǒ yù ér ān,

所遇而安,

shú fěi wú zhái xī cóng wú fù,

孰匪吾宅?西从吾父,

dōng cóng wú zi。

东从吾子。

sì fāng shàng xià,

四方上下,

ān yǒu cháng chù lǎo dān yǒu yán fū wéi bù jū,

安有常处?老聃有言:夫惟不居,

shì yǐ bù qù。

是以不去。

【卜居赋】注释

:指作者之父苏洵,详见本书《苏洵文》序言。

以布衣学四方:据作者《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公十年(1046),而先宦学(学为官、学六艺)四方。”

裒(póu):聚集。橐:一种无底的口袋,用时以绳扎紧。

“获罪”四句:绍圣元年(1094),苏轼贬知黄州,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苏辙落职知汝州,居数,再责知袁州。

颍川:郡名。即今河南许昌。

“自筠”三句:从绍圣元年(1094)起,苏辙由门下侍郎贬知汝州,改知袁州,筠州居住;绍圣四年(1097),再贬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1098),移循州(广东龙川县)安置。直至元符三年,哲宗崩,徽宗立,苏辙得量移永州、岳州,被授大中大夫,提举凤翔府上清宫,外州军任便居住。

僦庐以居:租赁卞姓的府第东斋栖身,后倾囊买下,逐年修葺。

彭眉:四川彭山县、眉山县。

归全之宅:指葬身的坟地。

庚壬:指代左右。

郏山:山名,在今河南郏县境内。

贡少翁:贡禹,字少翁,汉琅琊人。以明经絜行征为博士、凉州刺史。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后去官。元帝时征为谏议大夫,迁光禄大夫。年81乞归,有“自痛去家三千里,凡有一子,年十二,非有在家为臣县棺椁者也。诚恐一旦蹎仆气竭,不复自还”。(《汉书·贡禹传》)帝慰留。称其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许“以王命办护,虽百子何以加?”(同上)后宫至御史大夫卒。

谯允南:谯周,字允南,蜀汉西充国人。后宫时官至光禄大夫。主降魏,魏封以阳城亭侯。入晋,累征不起。自陈无功,请还爵土。“遣令其子轻棺以归”。事见《三国志·蜀志》本传注引《晋阳秋》。

沦散:散落,沉没。

寄籍:久离原籍而用旅居地的籍贯。

老泉:即眉山老翁井,苏辙父母茔地所在。苏辙《次韵子瞻寄贺日》诗云:“归心若许,定卜老泉室。凄凉百年后,事付何人笔。”

历井扪:指归葬蜀中之路的高险。井,星宿名,为蜀分野。

瞿昙:佛祖释迦牟尼姓的梵语音译。后为佛之代称。苏辙《还颍川诗》:“平事瞿昙,心外知皆假。”老聃:即老子,楚苦县人。曾为周藏书室史官。相传著《老子》,为道家学说创始人。入室:相对升堂而言,喻学问技艺以臻精致。《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疏:“言子路之学识深浅。譬自外入内,得其门者,入室为深,颜渊是也;升堂次之,子路是也。”

“夫惟”二句:《老子》第二章有“万物作焉而不辞,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谓万物成于自然,圣人不居功自是,而众人却因此而归功于他。苏辙引此句,说明因为无法回故居,所以寓此而不去。

网友完善【卜居赋】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卜居赋】评析

暂无评析

网友完善【卜居赋】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卜居赋】赏析

这篇小赋,为苏辙晚年之作。赋前有一小引。引,文体名。徐师曾说:“唐以后始有此体,大略序而稍为简,盖序之滥觞也”(《文体明辨》)。此引,主要说明自己择颍川(今河南许昌市东)而居的经过和原因,委姨曲致地表达出思归不得,随遇而安的闲适心境。

苏辙虽才智卓荦,文名遐迩。但其一命运乖戾,仕途偃蹇。因论事忠直,敢于直谏,故屡遭贬迁。辙十九岁进士及第。嘉祐六年(1061)与其兄轼同应制举,因其在御制对策中直言抨击仁宗皇帝,在朝中引起激烈争论。不得已以“奏乞留京养亲”未就仕职。治平二年(1065),出任大名府推官。熙宁元年返京,任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后又因上书神宗,言辞激切地指斥新法,出任陈州、齐州。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罢相,被诏回改著作佐郎,签书南京判官。后又以其兄轼因诗“谤讪朝廷”罪,上书营救,贬谪筠州。元丰八年(1085)旧党当政,辙虽又被召回京都供职,但不久哲宗亲政,新党重新得势,辙因上疏,反对新政,又被外放,出任地方官。后一贬再贬,由汝州再贬袁州,道出颍川时,留子苏迟、次子苏适寓居颍川,仅携幼子苏逊同行。苏辙诗云:“老谪讧南岸,万里修燕尝。三子留二子,嵩少道路”(《次迟韵》)。元符三年(1100)苏辙便辞官,隐居颍川,过田园隐逸活,终日默坐参禅,读书著述,“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是者几十年”(《宋史·苏辙传》)。苏辙从十九岁涉足仕途,六十二岁离开官场,历经了宦浮沉的涯,亲睹了朝臣的机诈权变,目击朝政的黑暗腐败,体味了人世间的甘辛炎凉。岁暮之年,又一再遭贬,故晚年变得沉郁寡欢,对世事冷漠泰然,而倾心于坐禅拜佛。从这首小赋及其引文里,可以清楚了解苏辙暮年时的活和心境。

这篇赋,仅一百六十三字。但文旨深,言简意丰。作者通过倾诉自己寓居异地思乡恋归的心情,抒发入世与出世,留与归的思想矛盾。赋的首段,先写择居颍川与思归眉山的复杂心情,故乡“山谷重阻”,其兄轼葬于河南临汝,诸子在颍川,有庐有田,为活计,只寄居在此,但仍希冀后,能将其运回故里。此段虽托寄后之意,但笔调却十分轻快,毫无伤感悲哀之情,接着写自已思想的发展变化,“我师孔公,师其致一。”孔公,即孔子。此句意谓我自始至终都是以孔子为师的。孔子一热心救世,作者以孔子为师,即畜明自己早年有救世济物之志,至老而不衰。但社会的黑暗,朝廷的腐败无能。仕途的坎坷遭逢,使得他心灰意冷。既然世不可救,志不能伸,只有超脱污浊的俗,拜佛求道,寂然而终。从文章的表看,作者的心境是淡泊的,坦荡的。但若将“我师孔公,师其致一”与“亦入瞿县,老聃之室,此心皎然”联系起来,就可以知道作者心情的矛盾复杂和积愤之深。最后以老子之言“夫惟不居,是以不去”结束全文。老子原文是。万物作而不辞,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碓弗居,是以不去。”

原意为赞扬圣人不以有功自居,所以人们就归功于他。苏辙引用此句,意在说明自己不是不想回归故乡,只是无法返回。这只是其表层之意。深层意思则为:我本想为国家干一番事业,但因时不我与,只有“志于山林”。末尾语意双关,含蓄蕴藉,寓意深沉,耐人回味,具有无尽的情韵。

这篇小赋,夷旷萧散,滓蓄渊涵。虽述卜地而居之事,但却寄意深远。作者借寓居他乡,葬故土之意,抒发个人仕途的升沉俯仰,表达对现实的不与愤懑。文笔平和纡徐,明白晓畅,充分体现了苏辙汪洋淡泊的格。全赋运用四言句式,因而具有整齐匀称之美。该赋虽以排忧抒愤为旨,但因其音韵和谐,声调高亢,通篇情意激荡,充气与活力,一扫汉魏小赋那种哀怨悲伤之情调,为抒情言志小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增添了新的表现手法。就这一点来看,《卜居赋》实堪称宋代抒情小赋中的佳品。

网友完善【卜居赋】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卜居赋】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卜居赋】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卜居赋】作者苏辙的简介

苏辙 - []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卜居赋|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苏辙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