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苏辙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苏辙 - []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行石间,其声雷霆,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倒植,葱蒨相纠。每大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明年,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曰:“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瓦败木朽,无以待四方之客,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壮邃密,非复其旧,愿为文以志之。”余闻之,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之求,然使其饮食得充,衣服得完,居处得安,于以求道而无外扰,则其为道也轻。此古之达者所以必因山林筑室庐,蓄蔬米,以待四方之游者,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夫士居于垢之中,纷纭之变,日进于前,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况乎深山之崖,野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饱,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而忽焉不省也哉?孔子曰:“朝闻道,夕可矣。”今夫骋鹜乎俗学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没齿,余知其无以也。苟一日闻道,虽即无馀事矣。故余因二迁之意,而以告其来者,夫岂无人乎哉!

四年五初九日,眉阳苏辙记。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翻译文

元丰三年,我因获罪被贬官到高安,夏季六经过庐山。我知道那里景十分有名,却不敢久留。逗留两,从山的南麓进入栖贤谷。谷中有很多巨石,高高耸立,互相倚靠。溪在石间奔流,那声音同雷霆,又像千百辆车同时行进,使人不由自主地产惊惧,即使是江三峡也超不过它。所以那桥就叫三峡桥。过了桥向东,沿着山路溪流走,那平得像一幅白色的丝绢。一旦遇到横挡着的巨石,汇聚成的旋涡像大车轮,旋转激荡,显示出的无穷的变化。有一个院落建在那溪流的上游,右边靠着壁立的山石,左边下临溪。那壁立的山石脚下,有一座僧人诵经的房子建在那里。奇峰怪石,像飞舞在它的屋顶之上,杉树松树竹子横,各种野草互相纠缠。每逢刮大下大雨的时候,在堂内的人都怀疑那些山石草木会要压下来。询问那些熟悉庐山的人,他们说,虽然庐山名胜很多,这栖贤大概是数一教二的。

第二年,栖贤寺的老智迁派他的徒弟惠迁到高安见我,说:“我们这座僧堂从修建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瓦也碎了,木也朽了,无法招待各地客人了。惠迁能够用他辛勤劳作把它修整一新,完整雄壮,深邃严密,不再是原来的样子。愿求您写篇文章把这事记下来。”我闻听有人说过,求道的人不是为了追求饮食衣服居住处所的优越,然而让他们饮食充足,衣服完整,住处安全,使他们求道时无外界干扰,那么他们修道也容易。这就是古代通达事理的人一定要依据山林建造房屋,储存蔬菜米粮,用来接待各地的游客的原因,也是二位和尚不懈努力的原因。读书人世里,纷乱的变故每前遇到,而内心里没有一忘记道。何况在深山的崖边,荒野的河边,有屋可住,有饭可以吃饱,是非荣辱见不到也不去想,却怎能把道忘却而不懂了呢?孔子说:“早晨听到道晚上就也行了。”现在在世俗学问上努力追求不止,却不明根本道理,即使勤恳辛劳直到老,我知道他也是一无所获的。果有一听懂了根本大道,即使立刻掉也没有其他事可惦记的了。所以,我借着智迁、惠迁两位和尚叫我写文章的机会,把这个意思告诉来这里的人,怎能没有人了解呢?

元丰四年五初九日眉阳苏辙记。

网友完善【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拼音版/注音版

lú shān qī xián sì xīn xiū sēng táng jì。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sū zhé。

苏辙。

yuán fēng sān nián,

元丰三年,

yú dé zuì qiān gāo ān。

余得罪迁高安。

xià liù yuè,

夏六月,

guò lú shān,

过庐山,

zhī qí shèng ér bù gǎn liú。

知其胜而不敢留。

liú èr rì,

留二日,

shè qí shān zhī yáng,

涉其山之阳,

rù qī xián gǔ。

入栖贤谷。

gǔ zhōng duō dà shí,

谷中多大石,

jí yè xiāng yǐ。

岌嶪相倚。

shuǐ xíng shí jiān,

水行石间,

qí shēng rú léi tíng,

其声如雷霆,

rú qiān shèng chē xíng zhě,

如千乘车行者,

zhèn diào bù néng zì chí,

震掉不能自持,

suī sān xiá zhī xiǎn bù guò yě。

虽三峡之险不过也。

gù qí qiáo yuē sān xiá。

故其桥曰三峡。

dù qiáo ér dōng,

渡桥而东,

yī shān xún shuǐ,

依山循水,

shuǐ píng rú bái liàn,

水平如白练,

héng chù jù shí,

横触巨石,

huì wèi dà chē lún,

汇为大车轮,

liú zhuǎn xiōng yǒng,

流转汹涌,

qióng shuǐ zhī biàn。

穷水之变。

yuàn jù qí shàng liú,

院据其上流,

yòu yǐ shí bì,

右倚石壁,

zuǒ fǔ liú shuǐ,

左俯流水,

shí bì zhī zhǐ,

石壁之趾,

sēng táng zài yān。

僧堂在焉。

kuáng fēng guài shí,

狂峰怪石,

xiáng wǔ yú yán shàng。

翔舞于檐上。

shān sōng zhú jiàn,

杉松竹箭,

héng shēng dào zhí,

横生倒植,

cōng qiàn xiāng jiū。

葱蒨相纠。

měi dà fēng yǔ zhì,

每大风雨至,

táng zhōng zhī rén,

堂中之人,

yí jiāng yā yān。

疑将压焉。

wèn zhī xí lú shān zhě,

问之习庐山者,

yuē suī zī shān zhī shèng,

曰:“虽兹山之胜,

qī xián gài yǐ yī èr shù yǐ。

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míng nián,

” 明年,

zhǎng lǎo zhì qiān shǐ qí tú huì qiān yè yú yú gāo ān,

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

yuē wú sēng táng zì shǐ jiàn zhì jīn liù shí nián yǐ。

曰:“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

wǎ bài mù xiǔ,

瓦败木朽,

wú yǐ dài sì fāng zhī kè,

无以待四方之客,

huì qiān néng yǐ qí qín lì xīn zhī,

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

wán zhuàng suì mì,

完壮邃密,

fēi fù qí jiù,

非复其旧,

yuàn wéi wén yǐ zhì zhī。

愿为文以志之。

yú wén zhī,

”余闻之,

qiú dào zhě fēi yǒu yǐn shí yī fú jū chǔ zhī qiú,

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之求,

rán shǐ qí yǐn shí dé chōng,

然使其饮食得充,

yī fú dé wán,

衣服得完,

jū chǔ dé ān,

居处得安,

yú yǐ qiú dào ér wú wài rǎo,

于以求道而无外扰,

zé qí wèi dào yě qīng。

则其为道也轻。

cǐ gǔ zhī dá zhě suǒ yǐ bì yīn shān lín zhù shì lú,

此古之达者所以必因山林筑室庐,

xù shū mǐ,

蓄蔬米,

yǐ dài sì fāng zhī yóu zhě,

以待四方之游者,

ér èr qiān zhī suǒ yǐ zhì lì ér bù xiè yě。

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

fū shì jū yú chén gòu zhī zhōng,

夫士居于尘垢之中,

fēn yún zhī biàn,

纷纭之变,

rì jìn yú qián,

日进于前,

ér zhōng xīn wèi shǐ yī rì wàng dào。

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

kuàng hū shēn shān zhī yá,

况乎深山之崖,

yě shuǐ zhī yín,

野水之垠,

yǒu táng yǐ jū,

有堂以居,

yǒu shí yǐ bǎo,

有食以饱,

shì fēi róng rǔ bù jiē yú xīn ěr,

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

ér hū yān bù xǐng yě zāi kǒng zǐ yuē cháo wén dào,

而忽焉不省也哉?孔子曰:“朝闻道,

xī sǐ kě yǐ。

夕死可矣。

jīn fū chěng wù hū sú xué ér bù wén dà dào,

”今夫骋鹜乎俗学而不闻大道,

suī qín láo méi chǐ,

虽勤劳没齿,

yú zhī qí wú yǐ sǐ yě。

余知其无以死也。

gǒu yī rì wén dào,

苟一日闻道,

suī jí sǐ wú yú shì yǐ。

虽即死无馀事矣。

gù yú yīn èr qiān zhī yì,

故余因二迁之意,

ér yǐ gào qí lái zhě,

而以告其来者,

fū qǐ wú rén hū zāi sì nián wǔ yuè chū jiǔ rì,

夫岂无人乎哉! 四年五月初九日,

méi yáng sū zhé jì。

眉阳苏辙记。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注释

庐山:在江西九江市南,东南傍鄱阳湖。相传秦末有匡俗兄弟七人庐居于此,因而得名。

栖贤寺:又称观音洞,位于南山寺北侧的栖贤谷口。

元丰三年: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79年)。

迁:贬谪。

高安:宋时筠州治所,即今江西省高安县。

胜:景美丽。

涉:进入,到。

阳:山的南朝阳的一侧。

栖贤谷:在庐山山阳含鄱口南,是庐山三大谷之一。

岌嶪(jí yè):山石危耸的样子。

雷霆(tíng):雷暴、霹雳。

震掉:使人恐惧而提心吊胆。震,恐惧、害怕。

自持: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峡:江三峡,即巫峡、瞿塘峡和西陵峡。

东:向东行,名词用作动词。

循(xún):顺着、沿着。

白练:白色的熟绢。

横触:激流冲击。

汇为大车轮:意为流横触巨石,惊涛卷,状似车轮。

之变:穷尽了的各种变化状态。

据:盘踞,占据,这里是位居的意思。

俯:俯视,向下看。

趾(zhǐ):脚,底部。

翔舞:飞翔、舞动。

箭:竹的一种。

植:

葱蒨(qiàn):草木青翠茂盛的样子。

纠:纠缠、纠结。

压:垮塌下来。

习:通晓、熟悉。

兹(zī)山:这座山,指庐山。

盖:表推测的意思,有大约、大概意。

一二数:即数一数二。

老:佛寺中的住持,由年高德昭者担任。

谒(yè):拜见。

瓦败木朽(xiǔ):屋瓦残破,柱梁腐朽。

待:接待、招待。

客:此处指拜佛的香客。

新之:即使之新。新,这里用作动词,

邃(suì)密:幽深而严密,这里形容修之一新的寺院。

志:记也。

充:充足。

完:完备。

无外扰:不被外界世务所烦。

达者:通达事理的入。这里指修行得道的人。

因:依靠、凭借。

室庐:房屋。庐,简陋的房屋。

蓄(xù):积聚。

置(zhì)力:即投入精力。

懈(xiè):懈怠。

垢(gòu):土与污垢。比喻微细轻贱之事。

中心:内心。

崖(yá):高峻的山边、之岸边,都称崖。

垠(yín):边际,尽头。

接:接触。这里指目见耳闻,牵挂于心。

忽焉:倏忽,突然。

省(xǐng):懂得,知晓。

“朝闻道,夕可矣”句:语出《论语》。意为早晨得了道,晚上去也值得了。

驰骛(wù):驰是奔驰,放任。骛是追求。

俗学:一般的、普通的学问或学说。

没(mò)齿:没世,就是一辈子。

苟(gǒu):果。

馀事:身外未了之事。

夫其无人乎哉:意思是今后也必有求道的人。

网友完善【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评析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辙所创作的一篇游记。文章记叙苏辙游览庐山栖贤寺僧堂的过程,最后以议论作结,表达了作者对求道的看法。文章语言淡泊雅致,朴素自然,简洁畅达,然而动形象,富于文学色彩,体现了苏辙散文特有的格。

网友完善【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赏析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介绍了庐山栖贤寺周围的环境和智迁惠迁二信对重修该寺的贡献,并阐述了“闻道”的重要性,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作者游览庐山栖贤谷和栖贤寺的经过。对山中景物的描写绘声绘色、细腻逼真,动形象,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先写谷中山石高耸相倚,再写声之响,雷霆,千车行,用两个夸张的比喻突出了流的宏大气势,难怪有“三峡”之称。接着写桥东“白练”,可见溪的澄静,但触及巨石,又“汹涌流转”,穷尽了的各种变化。写寺,先叙其方位,再描绘僧堂前的号物,“狂峥怪石,翔舞于檐上”,用拟人化的手法化静为动,笔致奇特巧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先交代了作记的缘由。接着在前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议论。“二迁”这样的僧道之人并不在衣食住行等活条件上有所追求,但活过得安定是有益于他们求得佛理的。由此也表明了“二迁”新修僧堂的原因。从僧人求佛理联想到士人求道(即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一种政治理想),他们处于纷乱、混浊的世,却没有忘怀对道的追求。最后,引用孔子的话表明自己的心迹:自己活的目标就是要闻知大道,一旦闻道,“虽即无馀事矣”。并且点明此记的用意在于将这番人的道理告知后来之人。表现了作者身遭贬谪、处于逆境仍不颓废气馁,而要积极进取,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的顽强意志和可贵精神。

文章构思巧妙,结构新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其一,文章的前后部分在时间上,一写元丰三年之事,一写元丰四年之事;在内容和表达手法上,一为写景,一为议论。初看起来,二者似乎没有多大关系,但实际上形成一个对比的结构,作者将自己眼前活的烦嚣俗杂与庐山栖贤寺的优美闲适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俗的厌恶,对安闲恬适的向往,以及无论身处何地,都将求道不止的决心。其二,摹写景物,鲜明动。作者描写栖贤谷的景物,鲜明逼真,特别是对的描写,运用巧妙的比喻,不仅写出的各种形态,而且模拟的声音,使人同亲临其境。其三,语言新奇壮美,有别于苏辙文的一般语言格。

网友完善【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辑评

清·文学家王士祯《香祖笔记·卷十二》:颖滨《栖贤寺记》造语奇特,虽唐作者刘梦得、柳子厚妙于语言,亦不能之。

网友完善【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苏辙 - []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苏辙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