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罗隐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黄河】

罗隐 - []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报太平。

【黄河】翻译文

不要把阿胶向黄河里倾倒,这里上的意思难以明了。

黄河能曲曲弯弯上通银河,刚从昆仑发源便不再清澈。

高祖平定下时宣誓听,严平占卜张骞乘槎上

三千年后黄河才澄清一次,你又何必着急报告消息。

网友完善【黄河】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黄河】拼音版/注音版

huáng hé。

黄河。

luó yǐn。

罗隐。

mò bǎ ē jiāo xiàng cǐ qīng,

莫把阿胶向此倾,

cǐ zhōng tiān yì gù nán míng。

此中天意固难明。

jiě tōng yín hàn yīng xū qū,

解通银汉应须曲,

cái chū kūn lún biàn bù qīng。

才出昆仑便不清。

gāo zǔ shì gōng yī dài xiǎo,

高祖誓功衣带小,

xiān rén zhàn dòu kè chá qīng。

仙人占斗客槎轻。

sān qiān nián hòu zhī shuí zài,

三千年后知谁在,

hé bì láo jūn bào tài píng。

何必劳君报太平。

【黄河】注释

莫把阿胶向此倾:语出庾信《哀江南赋》。阿胶,药名,据说将其投入浊,可使浊变清。

解(jiě):能。

通银汉:古人说黄河的上游叫通河,与上的银河相通连。银汉,银河。

应须曲:双关语,既是说黄河的曲曲弯弯上通河,也是说人们只有逢迎拍马不走正道,才能混进朝廷,谋取高位。汉代民谣有“直弦,道边;曲钩,反封侯”,即是此意。

出昆仑:先秦人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至张骞上考河源才知不是。这里仍是姑妄言之。

高祖誓功衣带小:典出《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汉高祖平定下,分封群臣时誓曰:“使河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意思是无论今后出现什么事情,你们的领地也将世世代代传下去。与汉乐府中的所谓“冬雷震震,夏雨地合,乃敢与绝”意思相同。

仙人占斗:意指权贵把持朝政。占斗,指严平观测星象。

客槎(chá):指张骞乘槎上。槎,木筏。

三千年:旧说黄河五百年清一次,河清是圣人出现、下太平的徵兆。

网友完善【黄河】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黄河】评析

这首七言律诗借着吟咏黄河对晚唐以科举制度为代表的整个社会政治进行了影射和讽刺,句句扣紧黄河,写得形象动,故事连篇;但又句句话外有话,表现了罗隐对当时黑暗政治的愤慨与不平。

罗隐的这首《黄河》,表上借用黄河的特点和典故来对其施以赋咏之辞,实则为借事寓意,对唐末昏暗的社会现实作了真实写照,尤其是大力抨击和讽刺了唐代腐败的科举制度,令士心为之一振。

首联“莫把阿胶向此倾”借意于庾信《哀江南赋》:“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其意云,即使用再多阿胶也无法将黄河之浑浊澄清,纯为徒劳无功之举,以此为喻,暗示当时科举取士之虚伪;“此中意固难明”,当时奸邪当道,以曲求通之事举不胜举,谁能真正明了意。将讽喻之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言论大胆而尖锐。

颔联“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以具体描述黄河之“曲”与“浊”来进一步描画科场黑暗之现实状况。黄河自古即有“九曲”之说,郦道元《经注》曰:“黄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刘禹锡《浪淘沙》词有“九曲黄河万里沙”,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九一》高适《九曲词》解题:“《河图》曰:‘河九曲。’”这里以黄河之“曲”通“银汉”为题,一语双关,所谓“曲”,表上指黄河河道的蜿蜒曲折,实际上指科举考试中各种见不得人的不正当手段与途径,而“银汉”在古代诗词中常指人主或朝廷,这样看来,一般士人渴望投身仕途之途可谓难于登,官场科举之腐朽不堪于此更可见一斑。后句中的“昆仑”是古人误解的黄河发源之地,“才出昆仑便不清”,从源头上就是“浊”,此中寓意显而易见,是对最高统治者的批判,也是对不公正社会的鞭笞。

颈联“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其间包含了两个典故,从具体层上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前者是汉高祖平定下、分封群臣时的誓词,意为保王公贵族之爵位永存;后者是张骞寻黄河源头遇仙之事。两句合意,可知一般的寒门士子想要出将入相是比登还难的。此句从另一个侧再次抨击了社会的不公,怀才不遇之感也暗含其中。加上尾联的“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报太平”一声无奈的感叹,愤意难平,是对上的控诉,是对统治者的不,是对整个社会的失望。

这首诗切定黄河,而又别有所指,寓言写物,巧妙贴切,新警深刻,构思独特。诗人对于晚唐混乱黑暗的现实作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鞭笞,在此类诗作中很具有代表性。

网友完善【黄河】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黄河】赏析

暂无赏析

网友完善【黄河】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黄河】辑评

李慶甲《瀛奎律髓彙評》引何義門:起處非人所能。三、四諷刺。

李慶甲《瀛奎律髓彙評》引紀昀:三、四語亦太激,然託於詠物,較勝質言。

方回《瀛奎律髓》:此以譬人心不可測者。

劉逸《唐詩小札》:拏黃河來諷喩科舉制度,這構思就很巧妙。其次,句句切定黃河,而又別有所指,手法也運用得很靈巧。

网友完善【黄河】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黄河】作者罗隐的简介

罗隐 - []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黄河|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罗隐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