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拼音版/注音版
yǒng huái bā shí èr shǒu qí yī。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ruǎn jí。
阮籍。
yè zhōng bù néng mèi,
夜中不能寐,
qǐ zuò dàn míng qín。
起坐弹鸣琴。
báo wéi jiàn míng yuè,
薄帷鉴明月,
qīng fēng chuī wǒ jīn。
清风吹我襟。
gū hóng hào wài yě,
孤鸿号外野,
xiáng niǎo míng běi lín。
翔鸟鸣北林。
pái huái jiāng hé jiàn yōu sī dú shāng xīn。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评析
《咏怀·夜中不能寐》是《咏怀诗》中的第一首,由阮籍所作。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著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似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赏析
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是有名的抒情组诗,当中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
《夜中不能寐》是《咏怀诗》的第一首,它表现了诗人生活在黑暗现实中的内心苦闷,反映了诗人看不见希望和出路的忧思。诗中以「明月」「清风」「孤鸿」「翔鸟」的意象,映衬了自己不寐而弹琴的孤影,写出了诗人在长夜未央时代的「徘徊」「忧思」。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思。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弹琴,也是为了抒发优思,而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王粲的忧思不过是怀乡引起的,阮籍的忧思却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产生的。南朝宋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文选》李善注引)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这是说,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忧谗畏祸,所以发出这种「忧生之嗟」。清人何焯认为:「籍之忧思所谓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何氏以为阮籍的「忧思」比「忧生之嗟」更为深刻,注家并不了解这一点。一般读者当然更是无法弄清究竟是何种「忧思」。不过,《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由此或可得其仿佛。史载诗人「善弹琴」,他正是以琴声来排泄心中的苦闷。这里以「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着意写诗人的苦闷和忧思。
诗人没有直接点明诗中所抒发的「忧思」,却写道:「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在写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诗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的衣襟,这样写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是继续写景。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如果说,上两句是写诗人的所见,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鸿号、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他(它)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愁闷和痛苦的心情,也为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定下了基调。
本诗凄清悲凉,寄托了诗人无限的忧思,孤独的徘徊,永恒的悲哀。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外」,即是此诗显著的特点。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辑评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阮旨遥深。
锺嵘《诗品》: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李善《文选·卷二十三》: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刘履《选读补注》:比也,此嗣宗忧世道之昏乱,无以自适,故托言夜半之时起坐而弹琴也。所谓薄帷照月,已见阴光之盛,而清风吹衿,则又寒气之渐也。况贤者在外,如孤鸿之哀号于野,而群邪阿附权臣,亦犹众鸟回翔,而鸣于阴背之林焉。是时魏室既衰,司马氏专政,故有是喻。其气象如此,我之徘徊不寐复将何见邪?意谓昏乱愈久,则所见殆有不可言者。是以忧思独深,而至于伤心也。
陆时雍《古诗镜·卷七》:起何彷徨,结何寥落,诗之致在意象而已。
张琦《宛邻书屋古诗录》:结二句委折深隐,以下数十章千端万绪,皆出于此。
王夫之《古诗评选》:晴月凉风,高云碧宇之致见之吟咏者,实自公始。但如此诗,以浅求之,若一无所怀,而字后言前,眉端吻外,有无尽藏之怀,令人循声测影而得之。
王士禛《师友诗传录》:阮公殿魏诗之末,而绰有汉音,非邺下诸子所可步趋也。……总之,步兵《咏怀》诸作,寄愁天上,埋忧地下,其胸次非复人间机轴。
沈德潜《古诗源·卷六》:阮公咏怀,反覆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杂集于中,令读者莫求归趣。此其为阮公之诗也。必求时事以实之,则凿矣。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而情景融合,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阮籍,三国时期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