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李俊民作品集
李俊民
金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字用章,号鹤鸣,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 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李元嘉后裔,排行第三。幼年能文。少时得名儒传授程氏之学,即北宋哲学家程颐、程颢兄弟二人所奠定的“理学”,“其于理学渊源,冥搜隐索,虽片言只字务有根据。”凡经传子史百家之书,他无不研究,未及仕,已成名儒。 金章宗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时年二十五岁),授应奉翰林文字,文名雄于一时。不久,任沁水县令,并提举长平(今高平西北)仓事,进升朝请大夫。未几,因他厌恶官场应酬,弃官归田,以所学教授乡里。由于他学问渊博,加之状元声威,从学者甚众,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投师者不绝于门。贞佑二年(公元1214年),金宣宗自中都(今北京城西南隅)南迁汴京(今开封市)。因为战乱,李俊民于贞佑三年(公元1215年)离开家乡隐居于嵩州鸣皋山隐居,后迁徙至怀州(今河南沁阳),不久又隐于西山。在河南的这段时间,有隐士荆先生,授给他邵雍的《皇极》数学,李俊民对这种用符号、形象和数字推测宇宙变化的学说十分精通,当时深通此道的刘秉忠也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弗如。元灭金后,李俊民徙居怀州,不久又隐居于崇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在大阳生活,他便千方百计招延泽州散在四方的名士,协助他教授学生,所以,仅五六年,所培养的人才,“以通经被选者”有一百二十二人。 元初,忽必烈即汗位前,刘秉忠曾向忽必烈推荐李俊民,盛赞他“易理,易数两造精微”。元宪宗蒙哥七年(公元1257年),忽必烈在藩邸,命以安车召见李俊民等金朝遗老,天天延访,从不间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经史百家,无所不谈。忽必烈想授以高官,但李俊民拒绝入仕,恳赐还山,忽必烈钦佩其气节,尊重其人格,便派专人护送。忽必烈曾令张仲一向李俊民讨教有关祯祥方面的预言,因李俊民精通《皇极》数,所言神话般全部应验。当忽必烈即汗位,改元中统,李俊民已卒于嵩山,享年八十五岁,葬于晋城崔家庄北。元世祖中统初,赐谥庄靖先生。 其文格冲澹和平,语言流畅(代表作《重修浮山女娲庙记》、《睡鹤记》);诗多忧幽激烈之音,寄怀深远;其词多咏物、写景、应酬唱和之作,偶尔也抒发苦闷,如“人世闲愁都占了,有情天也老”(《谒金门·和邦直》)。元世祖忽必烈曾对侍臣说:“朕求贤三十年,唯得窦汉卿及李俊民二人。”元人王特升评价说:“鹤鸣老人,国朝之名士也,勇退居闲,朝经暮史,经学传家尤长于理。”刘瀛序其集云:“先生诗,格律清新似东坡,句法奇杰似山谷。集句圆转,脉络贯穿,半山老人之体也。雄篇钜章,奔腾放逸,昌黎公之亚也。”《四库全书总目》赞其诗“类多幽忧激烈之音,系念宗邦,寄怀深远,不徒以清新奇崛为工”。 有《庄靖集》十卷,包括诗七卷,文三卷。词存六十八首,收入唐圭璋《全金元词》。《庄靖集》有《九金人集》本、《山右丛书初编》本。

以下是李俊民作品集:

[诗]-[] - 李俊民

眼底关山忆旧游,滔滔河汉自东流。

星槎不觉来天上,铁锁那能护石头。

顾我已嫌题柱晚,喜君正是济川秋。

酒闲豪气谁堪共,一醉千金价不酬。

[诗]-[] - 李俊民

天涯杯酒强追欢,白发光阴转首闲。

独夜梦魂千里月,暮年心事数重山。

回肠都为愁将断,行脚犹疑债未还。

傥得一廛休老地,柴门今后定牢关。

[词]-[] - 李俊民

臞仙风格,暂天教作个,人闲浮客。白发光阴催老境,谁见摩挲铜狄。挥剑成河,曳戈却日,著尽回天力。黄粱梦觉,转头一段陈迹。

休问花谢花开,春兰秋菊,总被风欺得。华表鹤来人换世,惟有眼前山色。偎径栽松,傍门插柳,笑比陶彭泽。晚凉月下,一樽聊永今夕。

[诗]-[] - 李俊民

老为人所怜,贫恨友独寡。

等闲门外车,尽入宰肉社。

欲随射虎将,争柰无匹马。

安得化为云,四方逐东野。

大庇天下士,拟作万闲厦。

顾我盖头茅,宁肯助一把。

非无问舍心,或恐卧床下。

纵有愿留人,有馆不能假。

还因索居久,往往罪商也。

须待舍馆定,然后见长者。

[诗]-[] - 李俊民

万里行人尚未还,百年多在别离闲。

当时惊觉高唐梦,为雨为云过别山。

[诗]-[] - 李俊民

书来未报几时还,终日昏昏醉梦闲。

别易会难长自叹,不堪重过望夫山。

[诗]-[] - 李俊民

幸得从龙变态,尚何出岫无心。

正苦人闲畏日,不思天上为霖。

[诗]-[] - 李俊民

□□带雨阻登临,往事看碑或可寻。

不是青牛洞中□,人闲何处有鶱林。

[诗]-[] - 李俊民

霜干亭亭耸碧空,几年春雨养髯龙。

也能说得菩提法,何处人闲有万松。

[诗]-[] - 李俊民

青山重叠水萦回,山水中闲几往来。

风物不殊人世改,中州何处是昆台。

[诗]-[] - 李俊民

云外山将遍,人闲日易斜。

不知棋换世,柯烂未还家。

[诗]-[] - 李俊民

特特来从抵鹊山,一心都在献芹闲。

非关楚国真难辨,举世人皆厌等闲。

[诗]-[] - 李俊民

不知故隐几时离,天宝年闲处处诗。

过客不须寻世谱,万山山下看沈碑。

[诗]-[] - 李俊民

衮斧留心汉晋闲,岂期谷隐避名难。

一人有半随秦去,不得相离释道安。

[诗]-[] - 李俊民

心情犹在未收时,却顾花闲影渐移。

不道春来添几线,日长只与睡相宜。

[诗]-[] - 李俊民

非关古井不波澜,只恨银瓶一掬悭。

欲助长流御沟水,再教红叶到人闲。

[诗]-[] - 李俊民

春风桃叶复桃根,相妒封姨似少恩。

无限乱红随水去,人闲何处觅仙源。

[诗]-[] - 李俊民

一夕投荒万里行,增光日月更谁能。

相逢尽说空门话,多少人闲有发僧。

[诗]-[] - 李俊民

几年不到竹梅闲,天际归来两鬓斑。

一片白云风扫尽,双明喜见旧青山。

[词]-[] - 李俊民

花谱内。莫作等闲看待。斗草吴王无可对。有他西子在。

好在一枝竹外。影也教人堪爱。未免世闲儿女态。折来头上戴。

[词]-[] - 李俊民

开未彻。先把一枝偷折。看取黄昏今后别。暗香浮动月。

谁为寻芳时节。误了前村踏雪。为问花闲能赋客。如何心似铁。

[词]-[] - 李俊民

脱巾挂壁,向雀罗门外,几回迎客。纵有一樽陶写后,不遇当年仪狄。未著祖鞭,先投班笔,老恨无才力。天涯地角,断蓬流落踪迹。

归去作个闲人,锦囊诗句,都向闲中得。谩说他乡光景好,多少世情风色。损友违三,益朋近五,易卦占山泽。人闲星聚,不知天上何夕。

[诗]-[] - 李俊民

有山心可算,有水耳堪洗。

飘飘元逸人,寓意在山水。

勘破人闲世,不听心与耳。

一室虚生白,自得吉祥止。

[诗]-[] - 李俊民

君不见昭阳殿里蓬莱人,终惹渔阳胡马尘。又不见吴宫夜夜乌栖曲,竟使姑苏走麋鹿。

移人大抵物之尤,丧乱未免天公愁。虽然丹青不解语,冷眼指作乡温柔。

试问人闲何处有,画师恐是倾国手。却怜当日毛延寿,故写巫山女粗丑。

[诗]-[] - 李俊民

此去秦关路几多,中原无鹿海无波。

荷蓑不是人闲事,造物小儿如子何。

[诗]-[] - 李俊民

夜添山雨作江声,绿暗红藏江上村。

何处人闲似仙境,寥寥一犬吠桃源。

[诗]-[] - 李俊民

三两残杯不尽欢,强陪年少贵游闲。

客中未必常为客,山上那堪复有山。

鹤发都从愁里变,貂裘直待醉时还。

一朝却入庞公市,惊倒城门老抱关。

[诗]-[] - 李俊民

别后曾无一日欢,风光都在落花闲。

眼青羞对门前柳,头白相惊雪里山。

华表鹤来犹是客,乌衣燕去不知还。

森森庭院荒荆棘,虎豹窥人夜撼关。

[诗]-[] - 李俊民

红尘一骑报平安,知是元戎小队还。

且喜好音来汴水,仍将旧事问潼关。

横云自护车箱涧,落日空衔箭筈山。

只恐膏肓归不得,早随春色到人闲。

[诗]-[] - 李俊民

杖藜重到古招提,硖石云深一径迷。

不见同来旧时伴,怕看双翠壁闲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