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李孝光作品集:
天根盘海底,大浪舂其南。
众山尽萌芽,迸出白玉簪。
涛波蚀之半,玲珑兀空龛。
其阴生琪玕,其阳产楩楠。
绝顶逼太白,才可一剑函。
银河从天来,白凤毛毵毵。
鱼龙撼不醒,醉如卧箔蚕。
其中黑无底,铜杖不可探。
一线出山腹,牛乳清而甘。
清寒漱草木,日出香馣馣。
云雾忽卷去,玉气射紫岚。
千峰碧菡萏,春霞散红酣。
或黝如苍璧,或青如挼蓝。
或树旗杠一,或覆鼎足三。
或抉如怒猊,或呀如洪蚶。
或如马善踶,或如虎视眈。
耸者如楼观,窾者如罂甔。
仰者如箕踞,俯者如负儋。
或螺髻绀目,俨雅如瞿昙。
或庞眉骀背,伛偻如老聃。
矫如天女戏,卑如童子参。
万鬼若斫削,天巧未易谈。
招提十八寺,过者尝挽骖。
中有天人师,久卧老柏庵。
法界如尘沙,一一毛端含。
长风吹游子,鬓发青䰐鬖。
幽寻忽至此,佳处若已谙。
我家雁山顶,择胜不敢贪。
但悲食糜子,腐作书中蟫。
相逢一大笑,新诗出长锬。
明朝芙蓉路,惟听霜钟韽。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馀,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犹蟹两鳌,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馀沫进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
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曏所见。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大乍小,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二十馀头,间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老先生谓南山公也。
- «
- »
- 赠上天竺辩才师
-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
-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 观化十五首
- 流水
- 晨炊黄宙铺饭后山行
-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白鹿洞书院
- 赠阎少保
- 同文潜送况之谏议十四丈守潞
- 书灯
- 谢章行严先生书赠横披【代家君】
- 送刘南夫赴任京师
- 西江月
- 壬午秋日观桥
- 予丁亥生壬寅年七十六留杭十二年
- 鄱阳汤仲材以其家息庵存斋东涧三大老鄂州黄龙寺僧惠璋入石诗装为一轴求士大夫讚颂紫阳山下方回之先人字元章
- 赵高邮来亨以诗寄怀并示新集有答
- 送何司农静吾迁尚宝丞
- 詶僧
- 题墨竹
- 谢王庶轲秀才见赠诸篇
- 望海潮 · 为子初总管寿
- 观史有感
- 三巴寺
- 沁园春 · 为俞慧殊题寒灯课读图
- 和洁堂见寿十章
- 青玉案 · 寄刘仲泽
- 次正夫途中蔬食韵
- 长信秋
- 漕运兵三首
- 秦楼月 · 寒仍暑
- 读闽僧谦牧隐所题雁宕大龙湫西瀑布常云展旗天柱卓笔双高峯诗予为之色动槩括一首
- 云锦溪棹歌五首
- 赠心梅黄教谕
- 感事二首
- 次韵和张丞相摄南郊喜王畿大稔
- 凤凰臺上忆吹箫 · 别绪
- 寿岳漕
- 题杂画册
- 送野士弘状元扶侍还京
- 鹊桥仙
- 寒食日登莫釐峯望缥缈峯吊陆纂甫
- 将随外子南游留别红雨楼
- 和张芸叟左司被赐资治通鑑
- 霞外亭二首
- 早春郊外
- 感怀诗
- 湖山十景苏堤春晓
- 琴鹤楼
- 感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