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方孝标作品集:
王安石以新法佐宋神宗治天下,而是非相乘,卒至于乱。说者谓靖康、建炎之祸,皆由所为,故追论之,若其奸有浮于章惇、蔡京者。嘻,此曲士之论也。
说者曰:祖宗之法,不当变也。夫祖宗之法,诚不当变。然宋之祖宗,与三代之君何如?以三代之法,不能无弊,而有忠、质、文之变。宋之祖宗,岂有万世不变之法哉?且庆历之初,杜、范诸公已有欲变之者矣。后此又数十年,弊当更甚。当时如吕正献、苏文忠辈,亦尝欲变之矣。向使安石能待其学之既成,而后出图天下之事,视其可变者变之,不可变者因之,有功则已不尸,无功则又集天下之公议,精思而熟讲之,安见变法之非至理哉?而惜其不能待,故无成也。呜呼,成败岂足论人哉!
说者又曰:志太高也。夫以汉文帝、唐太宗为不足法,而望其君为尧、舜,诚高矣。夫人臣事君而不举其至高者以为责,岂忠乎?且尧、舜之政,亦未尝不可行也。天地所留,方策所布,神而明之责在后人。向使诸君子不以天下马安石一人之天下,而虚衷和气,相与于成,尧舜岂不可复见哉?乃安石以躁成其愤,而诸君子亦以愤成其偏。安石诚有罪于诸君子,而诸君子亦不能告无过于安石也。
说者又曰:听用非人也。夫以当世元臣故老、正士贤人,皆环向而立,而无一人之助,小人遂乘其孤而阴用之,岂安石之心哉?程子曰:“新法之行,我辈有以激之。”洵定论也。
然则宜何等乎?曰:安石有治天下之才,而未知治天下之道;虽有乱天下之迹,而实无乱天下之心。诸君子特以其据位之久,得君之专,而史意气高远,议论谲肆,虽竭天下之才智以攻之而不能摧,辩之而不能屈,故积其攻之辩之之气以出于正,而元祜之诛求;又积其不能摧不能屈之气以出于邪,而为绍圣之报复:宋之为宋不支矣。呜呼!此岂一人之罪哉!
吾常见范增之事项籍,不用而愤惋以死,谓其弊在居家好奇计耳。霍光之受天任也,不学无术,后世讥之。夫计与术,皆不得已而用之者也。人以为奇,我以为常,乃善耳。术者,亦必本乎学也。苟无其学,斯无其术。安石虽非不学之流,而实有好奇之志,故亦适成其无术耳。然则安石者,乃范增、霍光之等也,若章惇、蔡京,小人之尤,岂其伦哉?
吾不忍以安石之贤而见诬如此,故为一言。
(清 · 方孝标《王安石论》,有删节)
- 作雪寒甚有赋
- 送崔左藏之广东
- 山店鬆声二首
- 思子亭记
- 青玉案
- 惜分飞 · 其一别吴作
- 新秋普明院竹林小饮得高树早凉归
- 又七言三首
- 久阴忽晴作诗寄秬秸时二子沿干在阳翟镇
- 寄后村刘潜夫
- 文昌寓直
- 次韵叶宾月山居十首
- 中吕 · 山坡羊 · 嘆世(二首)
- 浴罢追和东坡韵
- 广陵登福缘佛阁
- 寄武陵贯微上人二首
- 周公谨砚
- 南唐烈祖酒令
- 金缶魅诗
- 咏鬆
- 送李雁湖大参赴遂宁
- 次赵克用游灵谷三首
- 南乡子 · 诸寿康、寿铭兄弟征词为其母百龄寿。云百龄者积闰三十六,并记之,实九十七岁也
- 九日感事三首
- 送张子明归武夷
- 题竹二十一首其三
- 酬泗州韦中丞埇上日寄赠兼次本韵
- 正月四夜雪霁自海子骑还显恩寺用明月照积雪为韵五首
- 祀南岳喜雨呈李倅
- 终南结茅歌赠本尔上人
- 四时宫词四首
- 赠卢十二竹枝词十二首
- 浪淘沙 · 询孔子威坠马
- 读史杂感四首
- 次韵伯寿兄中秋玩月
- 送张天爵奉贺正旦表航海赴都
- 由南港入暖暖庄口号
- 醉蓬莱 · 春色
- 寄沈明经秀岚
- 安居濒江小蓝留三小诗
- 古意二首
- 和贝惟学登小孤山
- 宫词一百七首
- 再和
- 寄陈众仲供奉
- 雨中夜宿瓜州江浦
- 让帝輓歌词二首
- 杂言
- 挽张节妇
- 人日成成山司马招同解辛圃文燧王亮斋周立斋大本三明府集饮官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