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光
吴子光,年六十五。青少年时在家乡熟读儒家经典,博览诸子百家著作及稗官野史,然屡试不进,遂于道光十七年(1837)渡台,后寄籍台湾淡水,以课馆为业,暇则以诗文自遣。长于诗,尤长骈体。同治四年(1865)中举,受知于台湾道台徐宗干,充幕僚多年。同治七年(1868)应淡水知府陈培桂聘,参与《淡水厅志》之修撰。光绪四年(1878)应聘主讲文英书院。是年,彰化望族三角仔庄吕氏新葺筱云山庄,聘子光设教其中,宾主殊相得。从其游者除吕氏兄弟外,尚有:傅子亦、丘逢甲、谢颂臣及子光之侄吴师廉等。大抵而言,晚清本土才学之士,尽萃于斯。筱云轩藏书数万卷,无所不备,吴子光曾为之作藏书记。逝后,吕家礼葬之,并恤其家,越年,复出资刻其书。王松《台阳诗话》称其诗「专学晚唐」,「杰句名篇,美不胜录。」从〈小草拾遗序〉可知其少时好赋,原存有古律赋百馀篇;中年后,以近体诗为主要创作对象,亦存有二百多首,惜多所亡失。芸阁博学多才,然一生遭际不佳,「欲伸其文章报国之志而不可得」。于是,以东坡自况,名其文集为《一肚皮集》。共十八卷,于光绪元年(1875)刊刻行世,附诗作《小草拾遗》一卷。又著《三长赘笔》十六卷、《经馀杂录》十二卷。则诸史绪论、书后题跋、古今词语、词林典实之类。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尝辑其有关台湾史迹稿为《台湾纪事》,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三十六种。民国六十八年(1979)中华民国史迹研究中心得其稿本,辑印为《吴子光全书》,民国九十年(2001)又由龙文出版社重印出版。今以《一肚皮集》所附《小草拾遗》为底本编校。
以下是吴子光作品集:
推荐诗词古文
- 春近
- 喜迁莺 · 其四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
- 为山亭移植冬青等近遂成阴
- 鹊桥仙 · 其一林卿生日
- 桐庐舟中即事
- 春晏北园三首
- 师子林十二咏师子峯
- 五禽言婆饼焦
- 锦二首
- 迭韵吴宫词二首
- 萤诗
- 汉中砍二首
- 扫花游
- 秋暑得雨
- 越山秋色送秦校尉还观海军
- 过伍子胥庙
- 酬仲几秦州道上见寄
- 绮罗香 · 咏香
- 奉和御製太清楼屏风柏连理
- 和王士衡韵
- 送董稼山二首
- 寿曾见虞座师二首
- 四用韵
- 友梅吴编校寿宫之侧筑庵曰全归有诗十咏敬次之
- 次韵遥和绍尧、祝澄、剑渔、梅樵诸吟友磺溪唱酬之作二首其二
- 睡起
- 宣湛即事
- 嘉兴拜先师吕文懿公冢以陈无已丘园无起日江汉有东流诗韵敬赋十首
- 游仙四首
- 瑞光寺
- 上巳戏集禊帖八首
- 赠僧仲宝月溪
- 寄远
- 过湘城
- 雨过即事简陈公望宫谕
- 王近至有悼
- 都统曹公
- 新桐庐知县员外端修节行富有才名九霄未展于奋飞百里暂劳于绥抚言之美任即动征桡敢赋恶诗用伸攀送
- 宫词一百七首
- 香山文选楼
- 甑山士
- 送叶韡夫赴京
- 珠江留别伦彦周诸公次韵
- 题龙护园
- 重到金陵怃然有作
- 罗敷媚
- 题灵岩洞
- 次韵仲退元日
- 北高峯
- 和钱籤判赠胡都曹
我爱学习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