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如
陈锡如,本名天赐,字钟灵,别号近市居士,晚号紫髯翁。清澎湖马公人。曾从文石书院山长俞秉文学,继入闽县,以监生赴闱试,不第。日人治台后,欲授以澎湖厅参事之职,辞而不受。中华民国建立后,1913年发生「二次革命」,陈锡如慨然投笔从戎,远赴长江南北,后被捕受困于上海制造局。脱困后致力于教育工作,以保存汉文。明治四十四年(1911)曾创「澎瀛吟社」于澎湖文石书院〖王玉辉《日据时期高雄市诗社和诗人之研究:以旗津吟社为例》云:「西瀛吟社的前身乃陈锡如首创于文石书院的澎湖诗社。」然,据《台湾日日新报》,「词林」栏,有「遥祝澎瀛吟社成立」的报导,刊在1911年5月2日第一版,可见首创诗社应为「澎瀛吟社」。〗,因日人干预而停办。其后复与地方仕绅蔡汝璧、陈梅峰等广招澎湖文士陈鉴堂、吴尔聪、蔡锡三、鲍迪三等重整,易名为「西瀛吟社」,以诗文奖励后进。大正九年(1920)应高雄旗津青年团之聘,担任汉文夜学讲师,在旗津富商叶宗祺宅,成立「留鸿轩书房」,教授汉文,并集结门下弟子成立「旗津吟社」。大正十四年(1925)陈氏澎湖女弟子于留鸿轩成立「莲社」,为全台第一个闺秀诗社。次年(1926)又集澎湖后辈文人组「小瀛吟社」;昭和二年(1927)应陈皆兴之邀,在高雄苓雅寮传授汉文,并主持「苓洲吟社」。终其一生致力,陈锡如皆致力于汉学之推广;创立多个诗社,并倡女学,及门弟子除陈皆兴、王天赏等名士外,尚有蔡旨禅、蔡月华、蔡锦云等女诗人。〖参考《澎湖县志‧人物志》,马公:澎湖县文献委员会,1972年,页61;王玉辉《日据时期高雄市诗社和诗人之研究:以旗津吟社为例》,高雄:中山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2003年;胡巨川〈陈锡如的从军史〉,《?石》,澎湖县文化局季刊第34卷,2004年3月,页50至59;胡巨川〈陈锡如的澎湖诗〉,《?石》,澎湖县文化局季刊第25卷,2004年12月,页70至82;胡巨川〈陈锡如与其「留鸿轩诗文集」〉,《南台文化》第4卷,高雄:南台湾文史工作室,2001年12月,页31至41。〗陈锡如作品有《留鸿轩诗文集》,昭和二年(1927)由高雄苓洲吟社出版,集分上中下卷,上中卷为文,下卷收诗作,并附女弟子诗钞。陈氏个人诗作共二五七题,四一六首,按照古风、排律、律诗、绝句等体裁排列编辑。今即据此为底本,并参考《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台湾诗海》等辑录编校。(余美玲撰)
以下是陈锡如作品集:
推荐诗词古文
- 过温尚书旧庄
- 对食书愧
- 浣溪沙
- 减字木兰花
- 小碎
- 戏赠曹子方家凤儿
- 金山僧院
- 三高祠三首范蠡
- 临江仙 · 其六访梅
- 时宰生日诗六首
-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 题刘养晦练江并序
- 还京乐
- 张梦兰先生以南翔罗汉菜见饷其太夫人手腌也相传菜种为达摩祖师所遗止附南翔寺十里有是菜袓师来时有鹤南飞故
- 零陵
- 怀寄湖南尹叟
- 赠无方普禅师
- 府试观兰亭图
- 挽方山阐维那
- 和许监察闻报之作
- 荔支七绝玉堂红
- 都门秋思
- 武三思
- 乌氏葬碑
- 题画白雁二首
- 次韵陈勉仲二首
- 宴桃源 · 游湖
- 予老病倦烦入山两月颇得静中趣良月六日赵南仲端明朱子明户部曾编摩忽皆专介王渊道诸人亦来而东老侄自石门至
- 江上棹歌五首
- 风入松 · 海天一览
- 杂诗二首
- 客有求绍介于李明府者却寄二首
- 游鹫峯赠野堂和尚
- 减字木兰花
-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
- 一拳石
- 乙巳丙午之间在馆职编辑政艺通考开局于宣武门西铅椠之余同人谈宴极乐继乃先后补外余亦于丁未春出守湖州李新
- 题钱同知所藏张天师画
- 三月廿四日会饮于姚先生宗文家时在座者以斋黄先生文竹夏先生野亭沈先生仲良陈先生列坐以齿行酒侑食仰独山之
- 挽于烈妇即依原韵
- 答山谷先生
- 牧
- 题李息斋竹
- 刘仙岩
- 寿徐意一参政
- 五月十日王曲臺明府邀同那西林副帅李蘧庵司马集彰化县斋宴乐月夜行二十里归抵海壖寓舍已漏下四鼓矣
- 十二时登钓臺
- 怅望
- 蹋莎行春归怨别
- 题白云环翠亭
我爱学习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