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即景拼音版/注音版
nán hú jí jǐng。
南湖即景。
chén yín kè。
陈寅恪。
fēng wù jū rán shì jiù jīng,
风物居然似旧京,
hé huā hǎi zǐ yì shēng píng。
荷花海子忆升平。
qiáo biān bìn yǐng hái míng miè,
桥边鬓影还明灭,
lóu wài gē shēng zá zuì xǐng。
楼外歌声杂醉醒。
nán dù zì yīng sī wǎng shì,
南渡自应思往事,
běi guī duān kǒng dài lái shēng。
北归端恐待来生。
huáng hé nán sāi huáng jīn jǐn,
黄河难塞黄金尽,
rì mù rén jiān jǐ wàn chéng。
日暮人间几万程。
南湖即景赏析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随着北平,天津陷落,上海,南京沦陷,武汉失守,长沙告急,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线上节节败退,为了保住中华民族最后的一点薪火,北大,清华,南开师生撤离至长沙,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武汉失守后,形势危急,联大师生被迫再次撤离至云南昆明开课,而联大文法学院迁至云南蒙自开课,当时国内一些著明的教授纷纷来到此地,闻一多,朱自清,吴宓,陈寅恪,冯友兰等一班名宿,在此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陈寅恪诗中提到的南湖,即云南蒙自之南湖,吴宓在文中对此多有描述:
“……堤西,更为巨湖,有荷花红白,极广且盛,更西南为菘岛,遥南为军山公园,湖岸环以柳槐等树,南岸有三山公园,又有昔法人布置之墅宅,以花树覆叠为壁,极美。”
陈诗第一句:“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意思是说,此地南湖的风景,居然和以前北平后海的风景很像,“荷花海子”,既指后海夏日美景,又影柳永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及金主完颜亮读柳永词而南窥之意勃兴。所谓“忆升平”,诗人由于眼前的南湖,回忆起以前太平时候在北方安稳的生话。实则感叹旧日风光不再,不能再安享太平。
“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醒。”此句化用“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里的“桥边“,”楼外”都是指昔日携手友伴在后海游玩的风光,诗人针砭时局,对一些人偏安一方,忘却抗战烽火硝烟,但图一时之醉表示愤慨,“桥边鬓影“指后海边游玩的男女,“还明灭“是说他们的身影在树丛花影中时隐时现。
李清照词中便有“酒阑歌罢玉樽空,青缸暗明灭”的句子,形容灯火忽明忽暗,苍白微弱的样子。
诗人所说的“杂醉醒”,是说宋人南渡,偏安江南百年,早已忘却靖康之耻,忘却故京汴梁之痛,而今我们这般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虽一时沉醉于美景,却不敢忘记美景以外,东北沦陷,日寇入关,国家命运的前途之危难,尤此,才有虽独对美景,依然清醒的一颗头脑。“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这一句就是用了“南渡”这个典故。自古北方是中华民族文化重心。历史上,凡“南渡”,就意味着丢弃北方的山河,很难再回去。
由于这首史家之诗,“南渡”与 “北归”成为诠释学人们迁徙轨迹的两个时段标记。这首诗也使得蒙自边城的南湖进入了史家的眼光中。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陈寅恪,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