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谓帖拼音版/注音版
bù wèi tiē。
不谓帖。
wáng xiàn zhī。
王献之。
xiàn zhī bái bù wèi pó yáng yī mén,
献之白:不谓鄱阳一门,
jiān gù zhì cǐ。
艰故至此。
zhuī xún bēi wǎn,
追寻悲惋,
yì bù zì shèng,
益不自胜,
nài hé nài hé zhèng zuò shì qí miè jǐn,
奈何奈何!政坐视其灭尽,
shǐ rén bēi shú lài zǐ gāo zài cǐ,
使人悲熟!赖子高在此,
bù ěr,
不尔,
wú kě chéng。
无可成。
xiàn zhī。
献之。
不谓帖评析
王献之《不谓帖》,又称《鄱阳一门帖》。拓本。6行,47字。行草书。入刻于《淳化》卷九、《绛帖》卷八、《大观帖》卷九、《宝贤堂》。此帖首行有“不谓”一词,故名。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不谓帖赏析
这通尺牍是向对方诉说因其家门不幸所带来的巨大悲伤。并非哀悼他人之丧亡。故用词遣句极为悲戚,而且是反复倾诉自己内心的哀恸,这样的行文方式颇类王羲之悼痛孙女夭殇的尺牍:“羲之顿首。二孙女夭殇,悼痛切心。岂意一旬之中,二孙至此,伤惋之甚,不能已己,可复如何,羲之顿首。”(《右军书记》)
“鄱阳一门”,当指王献之兄王操之一门。王操之字子重,历仕晋秘书监、侍中、尚书、豫章太守。王羲之七子中,长子玄之早卒,涣之不知名,《王羲之传》称七子中知名者五人,乃二子凝之(长平)、四子肃之(幼恭)、五子徽之(子猷)、六子操之(子重)、七子献之(子敬)。五人中或任职京师,或任职东土,唯操之後外放西至豫章郡任太守。此帖称“鄱阳”非指当时之鄱阳郡,乃因东晋时鄱阳湖亦在豫章郡境内,故如此俗称。帖中有“赖子高在此”一语,子高当是献之三兄涣之的字号,文献均阙记,因其名不显的缘故。在中国古代,“子”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如“孔子”、“孟子”皆是。古代男子取字亦常常用“子”,王羲之为诸子取字多用“子”字。所以王涣之字“子高”的可能性极大。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东晋琅邪临沂人,字子敬。王羲之子。女为安帝皇后。少有盛名。起家州主簿,迁吴兴太守,谢安甚钦爱之,请为长史。官至中书令,时称“王大令”。工草隶,善丹青。幼学父书,次习于张芝,后改变古拙书风,自创新体,与父齐名,并称“二王”。今存行书墨迹《鸭头丸帖》等。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王献之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