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拼音版/注音版
chū sài。
出塞。
xú xī lín。
徐锡麟。
jūn gē yīng chàng dà dāo huán,
军歌应唱大刀环,
shì miè hú nú chū yù guān。
誓灭胡奴出玉关。
zhǐ jiě shā chǎng wèi guó sǐ,
只解沙场为国死,
hé xū mǎ gé guǒ shī hái。
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塞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起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清政府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
暂无!
清末浙江绍兴山阴东浦镇人,光复会成员,字伯荪,号光汉子。同治十二年(西元一八七三年)十月二十八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浦镇名门望族,其父徐凤鸣秀才出身,曾任山阴县吏,家有田百馀亩。光绪十九年(西元一八九三年)中秀才。光绪二十七年(西元一九〇一年)任绍兴府学堂经学兼算学教习,後陞副监督。光绪二十九年(西元一九〇三年)应乡试,名列副榜。同年以参观大阪博览会名义赴日本,于东京结识陶焕卿、龚味生,积极参加营救因反清入狱的章太炎的活动。回国後先在绍兴创设书局,传播新译书报,宣传反清革命。光绪三十年(西元一九〇四年)在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