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
董仲舒,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后人称董子、董夫子。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以下是董仲舒作品集:
呜呼嗟乎,遐哉邈矣。时来曷迟,去之速矣。屈意从人,悲吾族矣。正身俟时,将就木矣。悠悠偕时,岂能觉矣。心之忧欤,不期禄矣。遑遑匪宁,只增辱矣。努力触藩,徒摧角矣。不出户庭,庶无过矣。
重曰:“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以辩诈而期通兮,贞士耿介而自束,虽日三省于吾身,繇怀进退之惟谷。彼寔繁之有徒兮,指其白以为黑。目信嫮而言眇兮,口信辩而言讷。鬼神不能正人事之变戾兮,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出门则不可与偕往兮,藏器又蚩其不容。退洗心而内讼兮,亦未知其所从也。观上古之清浊兮,廉士亦焭焭而靡归。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兮,周武有伯夷与叔齐。卞随务光遁迹于深渊兮,伯夷、叔齐登山而采薇。使彼圣贤其繇周遑兮,矧举世而同迷。若伍员与屈原兮,固亦无所复顾。亦不能同彼数子兮,将远游而终慕。于吾侪之云远兮,疑荒涂而难践。惮君子之于行兮,诫三日而不饭。嗟天下之偕违兮,怅无与之偕返。孰若返身于素业兮,莫随世而输转。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纷既迫而后动兮,岂云禀性之惟褊。昭同人而大有兮,明谦光而务展。遵幽昧于默足兮,岂舒采而蕲显。苟肝胆之可同兮,奚须发之足辨也。”
推荐诗词古文
-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 来燕堂与赵叔平王禹玉王原叔韩子华联句
- 题连沧观呈太守张几仲
- 杂曲歌辞灞上轻薄行
- 减字木兰花 · 其五琵琶亭林守、王食倅送别
- 柯桥灵秘寺即景赠基上人
- 姑苏臺作
- 题僧房绝句
- 大衍易吟四十首
- 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二首
- 楼道人一衲一笠一瓢遨游海岳而所携诗卷多名士如王格太仆吴国伦参政张位侍读同王稚登太学张凤翼先辈昆弟之作
- 登阅江楼有感
- 瑶花银耳,用草窗韵
- 痔不可车旬日乃造于东园春葩向残夏英欲起慨焉动于老怀再赋绝句十首
- 阴雨连旬诗以懊之八首
- 寄吴明府同世卿游玉臺
- 留别
- 次瓜步张别驾留酌署中
- 寒食日三殿侍宴奉进诗一首
- 凤凰山泉石胜绝去城无几裏而前此未有知者偶因休吏与文中良器二士访寻得瑰奇卓绝之观于荆棘草莽间相顾大笑因
- 示君时弟
- 清明前风雨兼旬城外桃李无在者书室中有酴醾一瓶置之甚久盖风雨所不及也为赋五韵
- 送仲至长乐帅幕
- 旅怀二首
- 寻空同先生河上草堂
- 江干与宾虹视曼殊殡
- 耳
- 秋夕
- 发蔡州
- 长信宫
- 念奴娇 · 其二见郑文昌于上柏
- 中秋二首
- 悼亡百绝句
- 道中未开木杏花
- 和刘子伦韵奉吴孟勤
- 九日山园小宴取五柳公采菊东篱下为韵赋诗侑觞
- 夏玄成邀集中园歌
- 寄别王冈龄
- 过他裏雾
- 严陵舟还喜晴赠陈大用
- 与东丈并桨南归索余鹪鹩园诗舟次鹅湖萧然无事辄以艰韵成之政得五首言之不次冀略之耳
- 入道诗十九首
- 登姑孰城楼
- 绵州早行
- 月波楼题壁
- 次韵郭传师宠寄閒居之什
- 宫词
- 贺李昉
- 为杭州日送客舟中
- 郁林寺
我爱学习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