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李郃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九疑山赋】

李郃 - []

下一景,湖南九疑。按诸古以为据,考其图而可知,龙驾不还,万世衣冠之在,马蹄所至,十分山之奇。戴尧而身属尧民,履舜土而心知舜事。数千年百千载之遐踪遗迹,七十二三十六之福地洞,此则居其一也。何为渺茫。彼乃疑其九焉?见诸图志。父老常言,迄今以传。

巫中黔中,属乎楚之邦,吴之境;零陵舂陵,分于秦之后,汉之前。仙踪显皇之始载,郡名标贞观之初年。地方千里而物外胜地,南一角而壶中有。攀断龙髯,黄鹤莫留于仙驭,空遗虎鼎,白鸦犹养于玄田。八井俱涸,而一井涌泉。九峰齐高,而三峰压众。桂林、杞林,左右森列,石楼、石城,东西护送。有朱明、有华盖,而簇成萼绿一华,曰娥皇、曰女英、而对笑桃一洞。下临玉琯,依希玉琯之吹鸾,上有箫韶,仿佛箫韶之来凤。古者得道,帝之有虞,浮湘江而泝潇浦。登疑领而望苍梧,洒西江之泪兮,斑斑之文竹千亩,奏南之琴兮,戛戛之古松数株。三麓床中,丹炼九转,万岁山上,声齐一呼。所以尚书已有陟方之语,至于史记,广为考古之图。乾坤大而圣境亦宽,日而仙家不老。碧虚岩前,千怪万状;紫霞洞中,十洲三岛。六无夏,惟木惟石,四时有春,非非草。兹境为胜,异时可考。经藏石室,隐然六甲之护持,亭立仙梯,宛若五丁之开道。

客难之曰:舜居蒲阪,本属乎冀之北,舜卒鸣条,不在乎夷之西。殊不知无本不立,非文孰稽。有舜江则可枕可漱,有舜坛则可攀可跻,帔兮明上,云阁兮白云飞。九溪源下之流派,万丈边之石梯。鸟篆穹碑,刺史元公之笔;电文怪石,舍人李峤之题。余应之曰:百岂无于一二、十未丧其八九。紫霞高卧,前后十四辈;白日飞升,小大三百口。不然是赋也,何为而作焉。以代门下抠衣而藉手。

(会昌四年七,河东柳公权书,邵建和镌字。)

【九疑山赋】翻译文

暂无译文

网友完善【九疑山赋】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九疑山赋】拼音版/注音版

jiǔ yí shān fù。

九疑山赋。

lǐ hé。

李郃。

tiān xià yī jǐng,

天下一景,

hú nán jiǔ yí。

湖南九疑。

àn zhū gǔ yǐ wéi jù,

按诸古以为据,

kǎo qí tú ér kě zhī,

考其图而可知,

lóng jià bù hái,

龙驾不还,

wàn shì yì guān zhī zài,

万世衣冠之在,

mǎ tí suǒ zhì,

马蹄所至,

shí fēn shān shuǐ zhī qí。

十分山水之奇。

dài yáo tiān ér shēn shǔ yáo mín,

戴尧天而身属尧民,

lǚ shùn tǔ ér xīn zhī shùn shì。

履舜土而心知舜事。

shù qiān nián bǎi qiān zǎi zhī xiá zōng yí jī,

数千年百千载之遐踪遗迹,

qī shí èr sān shí liù zhī fú dì dòng tiān,

七十二三十六之福地洞天,

cǐ zé jū qí yī yě。

此则居其一也。

hé wéi miǎo máng。

何为渺茫。

bǐ nǎi yí qí jiǔ yān jiàn zhū tú zhì。

彼乃疑其九焉?见诸图志。

fù lǎo cháng yán,

父老常言,

qì jīn yǐ chuán。

迄今以传。

wū zhōng qián zhōng,

巫中黔中,

shǔ hū chǔ zhī bāng,

属乎楚之邦,

wú zhī jìng líng líng chōng líng,

吴之境;零陵舂陵,

fēn yú qín zhī hòu,

分于秦之后,

hàn zhī qián。

汉之前。

xiān zōng xiǎn tiān huáng zhī shǐ zài,

仙踪显天皇之始载,

jùn míng biāo zhēn guān zhī chū nián。

郡名标贞观之初年。

dì fāng qiān lǐ ér wù wài shèng dì,

地方千里而物外胜地,

tiān nán yī jiǎo ér hú zhōng yǒu tiān。

天南一角而壶中有天。

pān duàn lóng rán,

攀断龙髯,

huáng hè mò liú yú xiān yù,

黄鹤莫留于仙驭,

kōng yí hǔ dǐng,

空遗虎鼎,

bái yā yóu yǎng yú xuán tián。

白鸦犹养于玄田。

bā jǐng jù hé,

八井俱涸,

ér yī jǐng yǒng quán。

而一井涌泉。

jiǔ fēng qí gāo,

九峰齐高,

ér sān fēng yā zhòng。

而三峰压众。

guì lín qǐ lín,

桂林、杞林,

zuǒ yòu sēn liè,

左右森列,

shí lóu shí chéng,

石楼、石城,

dōng xī hù sòng。

东西护送。

yǒu zhū míng yǒu huá gài,

有朱明、有华盖,

ér cù chéng è lǜ yī huá,

而簇成萼绿一华,

yuē é huáng yuē nǚ yīng ér duì xiào táo huā yī dòng。

曰娥皇、曰女英、而对笑桃花一洞。

xià lín yù guǎn,

下临玉琯,

yī xī yù guǎn zhī chuī luán,

依希玉琯之吹鸾,

shàng yǒu xiāo sháo,

上有箫韶,

fǎng fú xiāo sháo zhī lái fèng。

仿佛箫韶之来凤。

gǔ zhě dé dào,

古者得道,

dì zhī yǒu yú,

帝之有虞,

fú xiāng jiāng ér sù xiāo pǔ。

浮湘江而泝潇浦。

dēng yí lǐng ér wàng cāng wú,

登疑领而望苍梧,

sǎ xī jiāng zhī lèi xī,

洒西江之泪兮,

bān bān zhī wén zhú qiān mǔ,

斑斑之文竹千亩,

zòu nán fēng zhī qín xī,

奏南风之琴兮,

jiá jiá zhī gǔ sōng shù zhū。

戛戛之古松数株。

sān lù chuáng zhōng,

三麓床中,

dān liàn jiǔ zhuàn,

丹炼九转,

wàn suì shān shàng,

万岁山上,

shēng qí yī hū。

声齐一呼。

suǒ yǐ shàng shū yǐ yǒu zhì fāng zhī yǔ,

所以尚书已有陟方之语,

zhì yú shǐ jì,

至于史记,

guǎng wéi kǎo gǔ zhī tú。

广为考古之图。

qián kūn dà ér shèng jìng yì kuān,

乾坤大而圣境亦宽,

rì yuè zhǎng ér xiān jiā bù lǎo。

日月长而仙家不老。

bì xū yán qián,

碧虚岩前,

qiān guài wàn zhuàng zǐ xiá dòng zhōng,

千怪万状;紫霞洞中,

shí zhōu sān dǎo。

十洲三岛。

liù yuè wú xià,

六月无夏,

wéi mù wéi shí,

惟木惟石,

sì shí yǒu chūn,

四时有春,

fēi huā fēi cǎo。

非花非草。

zī jìng wèi shèng,

兹境为胜,

yì shí kě kǎo。

异时可考。

jīng cáng shí shì,

经藏石室,

yǐn rán liù jiǎ zhī hù chí,

隐然六甲之护持,

tíng lì xiān tī,

亭立仙梯,

wǎn ruò wǔ dīng zhī kāi dào。

宛若五丁之开道。

kè nán zhī yuē shùn jū pú bǎn,

客难之曰:舜居蒲阪,

běn shǔ hū jì zhī běi,

本属乎冀之北,

shùn zú míng tiáo,

舜卒鸣条,

bù zài hu yí zhī xī。

不在乎夷之西。

shū bù zhī wú běn bù lì,

殊不知无本不立,

fēi wén shú jī。

非文孰稽。

yǒu shùn jiāng zé kě zhěn kě shù,

有舜江则可枕可漱,

yǒu shùn tán zé kě pān kě jī,

有舜坛则可攀可跻,

yuè pèi xī míng yuè shàng,

月帔兮明月上,

yún gé xī bái yún fēi。

云阁兮白云飞。

jiǔ xī yuán xià zhī liú pài,

九溪源下之流派,

wàn zhàng tiān biān zhī shí tī。

万丈天边之石梯。

niǎo zhuàn qióng bēi,

鸟篆穹碑,

cì shǐ yuán gōng zhī bǐ diàn wén guài shí,

刺史元公之笔;电文怪石,

shè rén lǐ jiào zhī tí。

舍人李峤之题。

yú yīng zhī yuē bǎi qǐ wú yú yī èr shí wèi sàng qí bā jiǔ。

余应之曰:百岂无于一二、十未丧其八九。

zǐ xiá gāo wò,

紫霞高卧,

qián hòu shí sì bèi bái rì fēi shēng,

前后十四辈;白日飞升,

xiǎo dà sān bǎi kǒu。

小大三百口。

bù rán shì fù yě,

不然是赋也,

hé wéi ér zuò yān。

何为而作焉。

yǐ dài mén xià kōu yī ér jí shǒu。

以代门下抠衣而藉手。

huì chāng sì nián qī yuè,

(会昌四年七月,

hé dōng liǔ gōng quán shū,

河东柳公权书,

shào jiàn hé juān zì。

邵建和镌字。

)。

【九疑山赋】注释

马蹄:《九疑山图》的马蹄石,在马蹄洞村旁。

福地洞:道徒选定的内名山大川修炼之地。《上清宫地图经》二卷载,九疑山洞列第二十三洞

壶中有。《史记·秦始皇本记》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三神山又称三壶。

攀断龙髯:攀折断了龙的胡子;髯,胡子。龙髯。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下凡迎帝升,从帝升者有七十余人,余人挂龙髯,髯断落地,并坠黄帝之弓,百姓抱弓视龙髯而哭。

虎鼎。指舜鼎。舜鼎在舜祠,大可装牛,百人才可移动。

黄鹤、白鸦:传说中的仙鸟。《中国古代鬼神文化大观》说:“鹤与道连在一起,已是确定的”,“按神镜记,九疑山……山麓中有大湖,湖中有禽,大雁,锦毛六尺。”

一井涌泉:舜源峰下一泉井。此井任旱地涸,泉常涌。

九峰:九疑山共有九座山峰,分别是舜源峰、桂林峰、杞林峰、石楼峰、石城峰、朱明峰、娥皇峰、女英峰、箫韶峰。舜源峰居中,拔地而起,其余诸峰众星拱,争相簇拥,古木苍翠,景秀美。

三峰:又叫三峰石、三分石、舜峰。山上泉常涌柱,四季不枯。

萼绿一华:环列在的最外一轮的叶状薄片,一般呈绿色;萼,萼。图志载:舜祠南羊仙观有真人罗姓者(罗郁)自称萼绿华,引青衣数十人至羊权家,授以修炼之术后,权得道仙去。

一洞。图志载:鲁妙典得道于麓床山仙去,后人于飞升处筑观奉之。台前地阔平坦,夭桃日映,称为桃洞。

玉琯:即玉琯岩,在旧舜祠后,何侯石窟,汉哀帝时,零陵郡文学奚璟得玉琯十二于此,献之朝因此名岩。

西江:舜源峰、黄源、西岭三汇合,从下灌村西边流过村口,下灌村人叫西江,外村人叫泠江。

麓床:在舜峰下,有三级。第一麓床,有石一尺六寸,人迹仿佛;第二麓床,有石鉴,寒光清园;第三麓床,有巨石,号迷石龟。

丹炼九转。道徒用矿石药物烧炼丸药方法。

万岁山:图志载,万岁山在九峰之外,麓床之北,五臣山对,山上有仙洞。舜帝南巡路过,山神呼万岁者三,因此而名。

碧虚岩:即碧虚洞,元次山改名无为洞。

紫霞洞:即紫霞岩,唐道州刺史薛伯高改名斜岩,宋太守张公观改名紫虚洞。

十洲三岛。《中国古代鬼神文化大观》载,十洲:祖洲、瀛洲、玄洲、炎洲、元洲、流洲、洲、凤麟洲;三岛:方丈、蓬莱、瀛洲。

经藏石室:即石函,内藏《李氏仙经》,在杞林峰。

仙梯:图志载:在紫霞洞口,石磴层层云霞交映。

舜江:即舜溪。图志载:碧虚洞,通碧虚桥,南注舜溪。

舜坛:古舜祠。

帔:梁武帝二道士成仙之典故。图志载,,梁武帝(502-557年)时,有双师,止黄庭观,宿白马岩,临溪浴隐去,衣帔挂之林间不坏。

云阁:图志载:看云阁在无为洞后。

鸟篆穹碑:相传在九疑山的最高峰三分石顶上,有古人留下的铜碑,据说是舜帝南巡时亲笔题写,其字鸟爪,模糊而无人能够辨识。

电文遒字:指九疑山历代文人骚客的题词石刻,许多文字,写得龙飞凤舞,遒劲有力,雷电留下来的印痕。

白日飞升:《湖南通志》卷七十五载,唐虞何侯,尧时隐苍梧山,慕;舜南巡狩,止何侯家;夏禹时,五帝以药一器与侯,投中,一家三百余口饮不竭。以洒屋宇拔屋白日飞升,何侯位为太极仙人。

会昌:唐武宗李炎的年号,使用时6年(公元841年正—公元846年十二)。

网友完善【九疑山赋】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九疑山赋】评析

《九疑山赋》是柳公权在其作品最鼎盛时期所书,通篇601字,字字用笔一丝不苟,肥瘦得中,可以说无笔不妙。

然而对这篇文章的作者与书者也曾有纷争,就是因其较其他柳书而言过于规整,有些人由此认为是宋人学柳书甚善者仿作,清代《弘治永州府志》亦载:“黄表卿作《九疑山赋》。”而据另一方专家分析,《九疑山赋》并不是南宋黄表卿撰写,而是唐朝李郃撰写。原因下:

第一,文章意境不符南宋国情。靖康时徽宗、钦宗被掳,国破家亡,民不聊。仁人志士,崇尚的是救国救民,书写的是驾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在《江红》中说:“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辛弃疾在《鹧鸪》中说:“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穹骑渡江初。”文祥在《过零丁洋》中写道:“人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所有南宋文人,都在抒发爱国之志,卫国之情。黄表卿的同乡友乐雷发在《乌乌歌》中呐喊:“莫读书!莫读书!惠施五车今何?”、“杀贼奴取金印,何用区区章句为”。在全国上下都在忧国忧民,黄表卿敢写修道成仙吗?敢于藐视权臣的乐雷发不谴责吗?御史不弹劾、朝廷不怪罪吗?自古文章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抗战时期,毛泽东写的是《论持久战》;蒋介石喊的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有抗战守土之责”;文人骚客写的、亿万人民唱的是《义勇军进行曲》。

第二,地名、景名尽显唐代信息。争论的“湖南、云阁、潇、碧虚岩”几个地名,已在商榷时探析清楚;紫霞洞一名泾渭分明。原名紫霞洞,唐道州刺史薛伯高改名斜岩,宋道州刺史张公观改名紫虚洞。

第三,文章典故,标明唐朝。文章的十个典故,都是初唐前后道家仙人仙事。重道轻佛是唐太宗钦定的。唐统治者自诩老子后裔。太宗言:“今李家治国,李老在前”。丹炼九转是唐宋分岭。道徒修炼分为外丹和内丹。丹炼九转是道徒外丹修炼方法。道徒用矿石药物炼成丸药,服者丧身者众。唐末宋初,道徒从期的外丹修炼中醒悟过来,认识到服丹成仙之路走不通,又没有放弃成仙追求。于是回到了“元气万物”这一基本教义上来。唐末宋初内丹兴起。北宋道士、紫阳真人、内丹代表张伯瑞著《悟真篇》,阐述了内丹修炼理论和功法。以内丹为成仙唯一途径,并云“为仙须是为仙,唯有金丹最为端”。自宋始,道徒采用的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内丹修炼法。丹炼九转告诉我们是唐道徒修炼法。

第一,意境、典故符合唐朝盛世。前已说,文章意境不符南宋衰微国情,而合唐朝盛世景象。典故是遵圣意、敬先祖。

太宗自诩李耳后裔,尊重“李老”,尊重道教,遂成国意。

李郃家距舜祠十里,在家乡,在家乡,对舜事、祖宗渊源十分清楚。《灌溪李氏族谱》一卷84页载:“李氏十七世祖,耳公名聃,号伯阳,又名李老子、李老、太上老”,……著《道德经》上下篇五千言,成为道教之宗”;一卷14页载:“沐塘始祖道辨公……卷86页载:“李氏五十四世祖,道辨公。”一卷91页“道辨公是李耳三十七代孙,李郃是道辨公第十六世孙,是李氏第七十代孙。”李郃是李耳的五十三代孙。李郃撰写《九疑山赋》是述舜事、尊皇意、敬祖宗。

第二,李郃具备写作素质。李郃三代书香世家。灌溪李氏家谱载:“郃公曾祖飞龙衡州教授,祖父周廷劄授本路教授,父太渊本州教授,三代以儒学世其家。”三代儒学为李郃营造了良的教育学习环境,得以二十岁中状元。《九疑山赋》与名家诗赋虽有差距,但不失为一篇优美诗赋,没有良教育,没有饱读诗书,没有鹤立群首的赋,是写不出的,李郃具备了这种素质。

第三,文章地名表明准确。文章涉及的十八个地名中有十六个可以在图志中查到。万岁山、西江这两个地名,只有沐塘村人叫,别村人不会叫。

第四,现存文章也可佐证。李郃文章保存的很少,只有九篇,就连状元及第的《观民赋》也已失传。在这九篇文章中就有多处同名同典故。《咏石床石鉴》中的“麓床高接”和《九疑山赋》中的“三麓床上丹炼九转”的“麓床”;《游九疑黄庭观》中的“神府枕疑川”和《九疑山赋》中“有舜江则可枕可漱”的“疑川”、“舜江”是一江异名,“枕”字用的是同一典故——“枕流漱石”;《游九疑黄庭观》中的“别有帔上”与《九疑山赋》中“帔兮明上”的“帔”。文章若不是出自同一人,不可能在六百零一字的文中就有四处同名同典。

第五,文章格式也能佐证。偏爱诗赋是唐代士林之,也是朝廷取士的文章格式。唐代进士考试是一诗一赋。李郃是以《观民赋》和《早莺求友诗》中状元的。李郃用赋文赞美家乡,符合情理。

因此或黄表卿另有同名文章《九疑山赋》,但没有流传,故将柳公权碑文《九疑山赋》误为黄表卿所作而载于《永州府志》,亦未可知。

网友完善【九疑山赋】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九疑山赋】赏析

《九疑山赋》由邵建和镌刻,刀法自然,非常精微。柳公权书写的很多碑,都是邵建和镌刻的。《金刚经》、《吏部尚书冯宿碑》、《越州都督刑部尚书符璘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拓工也十分精到,墨色醇穆,浑然一体。第一页“世”字,第二页“民”字因避讳缺笔。《九疑山赋》最可贵的是柳公权在其作品最鼎盛时期所书,其代表作《大达法师玄秘塔碑》书于会昌元年(841年),《神策军碑》书于会昌三年(843年),而《九疑山赋》书于会昌四年。现在书界大都认为《神策军碑》为柳氏最高平之作,但从《九疑山赋》的作品来看,它虽然只比《神策军碑》晚了一年,但无论从结构上还是点画上,都显得更加严谨、精到。我们从《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和《九疑山赋》中各找出十个相同的字一看便知。

《九疑山赋》通篇601字,字字用笔一丝不苟,肥瘦得中,血肉俱美,可以说是无笔不妙。拓本第一页右下角有朱印一枚,“笪重光秘笈之印”,最后一页有朱印五枚,分别为“涵翠轩主”、“传家清玩”、“山阴沈氏”、“刘墉”、“石庵之印”,并有朱笔圈点。我查阅了历代的很多资料,却未发现有关《九疑山赋》的任何著录和记载,请教了几位书家,都不知有此,然一旦获观,皆叹此拓应为柳书第一,真迹无疑。

网友完善【九疑山赋】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九疑山赋】辑评

书法家赵思敬:九疑山赋,书坛瑰宝。镌刻精微,字迹清晰。惜原碑已无法查考,故此帖应倍加珍惜。想千载之前,或许广为流传,近百年以降,确是鲜有所闻。余少幼之时,酷爱书画,中年之后,醉心翰墨。凡遇名人碑帖,必虔诚研习,见大家手笔,更心摹手追。因经历所限,原拓真迹很少目睹,偶然机遇,影印图片几乎遍览。然九疑山赋,前所未闻,柳氏小楷,今乃仅见。观其字形,端庄秀雅,金刚经有所不及;析其结体,严谨凝重,神策军犹有差距。执使有度,点画撇奈,十分精到;转用合宜,钩挑横竖,一丝不苟;实可谓法精韵雅,清朗洒脱。遒媚劲健,入妙通神。柳氏诸书,应为极品,古今小字,当推第一。赞曰:“端庄秀雅像枝,刚健婀娜尤可夸。清朗洒脱间架妙,古今小字第一家。”

网友完善【九疑山赋】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李郃 - []

字子玄,号西贞,汉族,延唐县(今宁远县湾井镇下灌村)人,湖广第一状元。唐大和二年(828年),举贤良方正,李郃被推荐至安赴考。廷试中,做《观民赋》和《求友诗》,条对鲜明,词旨温雅,能寓褒贬于清和之中,阐忠义于词气之表。考官交相荐进,文宗试,擢进士第一。因上疏让第,得罪宦官,被排挤出京,初授河南参军,大和四年(830),升贺州刺史,举贤荐能,励精图治,敦促各地注重礼教,劝导农民发展产,经过七年治理,贺州地方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因此深得同僚敬重和百姓爱戴,被尊称为“李贺州”,官至吏部侍郎。

李郃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九疑山赋|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李郃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