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的祖先在哪里?
大鲵的学名叫“人尸螈”,这个可怕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1726年,瑞士学者佘赫泽在德国发现了一件很像人类骨骸的化石。他认为那是《圣经》描述的洪水中淹死的罪人的遗骸,于是将其命名为“Homo diluvii testis”,意思就是“大洪水中的人类证据”。1811年,法国著名解剖学家居维叶重新鉴定了这件标本,认为它其实是一种大型蝾螈的遗骸。1831年,瑞士博物学家楚迪把它正式命名为Andrias scheuchzeri,合起来的中文译名就是“佘氏人尸螈”。著名的中国大鲵的学名叫“戴氏人尸螈”,与德国的化石大鲵虽然不同种,但属于同一属。
大鲵的“亲戚”出现得很早,在恐龙生活的时代就已经存在了。中国科学家在内蒙古宁城的地层中就发掘出一种与中国大鲵十分相似的化石两栖动物——天义初螈。虽然它最大的个体只有40多厘米长,比中国大鲵小多了,但却是中国大鲵的老祖宗。因为天义初螈生活在中生代的侏罗纪中晚期(距今约1.6亿年),所以又被称为“中生代的娃娃鱼”。在清代皇帝曾经打猎的河北围场,中国科学家又发现了距今1.3亿年白垩纪早期的围场皇家螈。上述两种有尾两栖类动物是世界最早的隐鳃鲵类的代表,说明这类动物是起源于亚洲的,但它们的后代又是怎样扩散到欧洲和北美洲的,到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发散思维】两栖类耐盐的诀窍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