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象是怎么被发现的?
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古动物馆的三层大厅中央,一副巨大的古象的骨架威严耸立。它的故事曾被写入中国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题目就叫《黄河象》。
1973年的春天,甘肃合水的农民在一条叫马莲河的黄河支流边上挖掘沙土。他们忽然发现沙土中出现了一段洁白的象牙。这个信息传到了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很快,一支发掘队伍便开赴合水的化石地点。随着发掘的进行,化石的全貌逐渐显露出来,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它的脚踩着石头。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大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知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古生物学家详细地研究了发掘出来的化石,发现这是一种剑齿象的骨骼,由于出土于黄河的支流边上,所以将大象命名为黄河剑齿象,简称黄河象。后来的研究确认它应被归类为师氏剑齿象,生活在200多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
黄河象的骨架高达4米,长8米,前端是3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完好。在100多块足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丢失。古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
【知识点】长鼻类动物
很多长鼻类动物都长有由鼻和上唇构成的长鼻。它们大多是生活在森林或平原上的大型或超大型的哺乳动物。长鼻类动物臼齿发达,且齿上多横嵴,适于研磨,故可以吃坚韧的植物。在始祖象以后长鼻类分成两支,一支是恐象,另一支是狭义的象类。恐象下颌的两个大象牙不像其他长鼻类的下门齿那样向前伸,而是向下弯曲,看上去像一对大吊钩。中国古生物学家报道了产自甘肃临夏盆地的中华原恐象,这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恐象类代表。今天亚洲和非洲的大象则是象类的代表。在长鼻类已灭绝的远古亲戚中,有水生的食草动物索齿兽,以及巨大而有角的有蹄类重脚兽。大象现生的“亲戚”则是栖息在沿海浅水中的水生食草动物海牛以及看上去像啮齿动物的小型有蹄类——蹄兔。这几类动物与长鼻类动物可能起源于在北非生活的一个共同的祖先,其后在新生代时沿着不同的演化方向发展。
【发散思维】剑齿象的长牙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