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 古生物

为什么说犀牛曾经十分繁盛?

今天的犀牛都处于濒临灭绝状态。然而,在地质历史中,犀牛曾经是这个星球上最成功的奇蹄目类群。从渐新世开始,北半球的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中都有一个或更多的犀牛物种作为动物群的组成部分。几千万年前,中国也曾经是犀牛的乐园,不说遍地跑犀牛,但也绝不是罕见的动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犀牛出现纷繁的分支。犀牛的化石属种远多于马类、蹄兔、貘类、爪兽和雷兽。在欧亚大陆、非洲和北美洲,犀牛在过去都大量存在。在一些地点,它们的数量比其他所有哺乳动物都要多。而且在大多数新生代动物群中,犀类常常是最大的食草哺乳动物之一。

地球上曾经活跃过的犀牛都属于犀超科,一共包括四个类群,即生活方式与河马相似的两栖犀、四肢细长的跑犀、体形巨大的巨犀以及现存的真犀。现生真犀长有一只或两只角,但历史上的很多犀牛不长角,比如无角犀。无角犀亚科包括无角犀、奇角犀和大唇犀等动物。它们体形中等,肢骨长,生有低冠的颊齿,可能还生有一个短的悬垂的软鼻,身体比例类似现生貘。无角犀以树叶为食,与貘类相似的解剖学特征说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生活方式。第一种无角犀出现在渐新世晚期,开创了后来繁荣的无角犀谱系。另一个相关的无角犀谱系开始于小型短腿的奇角犀,化石最早见于德国中新世中期的地层。在中新世的中、晚期,奇角犀发展到顶峰,分布从欧洲远至印度和中国。无角犀还有一个谱系是大唇犀,大唇犀在身体比例和高冠颊齿方面都类似于河马,可能在中新世中期起源于南亚,然后迁徙中国中东欧洲

20世纪20年代,古生物学家在中国山西保德和陕西府谷发现了大量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其中的犀牛化石交由年轻的瑞典古生物学家林斯顿研究。在这些标本中,他惊异地发现,占统治地位的是一种奇怪的犀牛,它有2枚巨大的带锋利刃部的獠牙,而上门齿却完全退化消失,它的下颌骨吻部强烈地向侧面扩展。林斯顿给这类犀牛取名为大唇犀,表明它的上唇跟现生貘的软鼻很相似,可以将草叶卷起来在獠牙上切割。大唇犀的身体也非常奇特,四肢又粗又短,以至使肥胖的肚子几乎要垂到地面上。在中国,特别是在甘肃临夏盆地,大唇犀是三趾马动物群中最丰富的种类,简直可以因此把晚中新世的哺乳动物群叫成大唇犀动物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