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人在建造建筑物时要强调天人合一?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2008年建成的上海大剧院,一个大屋顶仿佛悬在空中,它是由四根粗大的立柱支承的,大屋顶的底部呈圆弧形。设计该大剧院的建筑师在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时说,这个建筑物表达了一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如果注意一下上海博物馆的造型,你也会获得类似的观感。上海博物馆的屋顶是一个扁扁的圆柱体,底座为一个大大的正方体,据说这象征着天圆地方,它也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为什么自古以来中国人在筑造建筑物时总要强调天人合一呢?
原来,这与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有关。建筑其实是一种文化的表现,源于商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哲学史上长期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包括众多建筑师的思想。中国的古建筑种类很多,有宫殿,有庙宇,有祭坛,还有观景楼阁等,种类和使用功能虽不相同,但建筑师在修建它们时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天人合一,要使建筑物融入自然,成为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又是为什么?
天人合一的精髓就是强调“天”与人要达到和谐一致的程度,这里的“天”主要就是指大自然。古人认为天与人是合一的,物我一体,人与宇宙一体。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应与自然共生、共存。与有的文化惯把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的观念不同,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认为,人不仅是社会的一员,也是自然的一员,这种物我一体的天人合一观也成为中国人在修建建筑和营造园林时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
在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天”包含“天、地、阴、阳、木、水、土、金、火和人等在内的自然万物之全体”。按照这个观念,万物都有生命,建筑也应是有生命的,也有生与死,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并受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变化的影响。
其实,天人合一的想法早已推广到全世界。比如,各国建筑师在设计和建造建筑时都在向自然界学习,向“天”学习,因此,不少仿生的建筑物才纷纷面世。从欧洲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建筑中仿佛树枝般交错盘结的拱顶,一直到法国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圣母院朝觐教堂的蟹壳般的屋顶,更不用说那些从植物、水母、珊瑚、海参、岩石和山峰的形状中得到启示,设计和制造出来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建筑物了。
人们意识到,生物圈经过了数十亿年的演化,已经发展成一个能够自律的体系。因此,建筑师想将生物体的构造原理应用到人居环境中。未来的建筑物已经不是简单地从外形上进行模仿的作品,而是通过高科技手段从生态系统模仿出的仿生系统,人们设想运用显微技术和基因工程,使未来的建筑与城市成为一种生命体,能够“呼吸”,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甚至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到那时,天人合一的思想实践就会更趋向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