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外的行星会不会大同小异?
自1995年马约尔和奎罗兹发现环绕另一个“太阳”旋转的第一颗系外行星以来,人们对系外行星探测的热情与日俱增;天文学家至今已利用地面和空间望远镜发现了许许多多系外行星。这些行星千差万别,各具特色。
大部分系外行星可以按太阳系内的行星类型来进行分类。太阳系现在有八大行星,它们可以按组成的成分划分为三种类型:太阳系内侧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质量都比较小,都有着固态的表面,主要由各类岩石组成,这种类似地球的行星称为“类地行星”或者“岩石行星”;木星和土星的质量和半径都很大,而且行星表面是浓密的气体,这样的行星称为“类木行星”或者“气巨行星”;太阳系外部的天王星、海王星,质量中等,主要由很多“冰块”组成,称为“类海行星”或“冰巨行星”。
另外,我们也可以按照距离恒星的远近来区分行星:公转周期小于10天,距离恒星很近的行星,表面温度很高,称为“热行星”;公转周期大于10天,距离恒星较远的行星,称为“冷行星”。当然,还可以根据其他标准来给行星分类,比如“宜居”和“不宜居”行星等。
我们探测到的系外行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类木行星,尤其是热的类木行星;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类海行星,但是类地行星的数目还不够多。这主要是因为热的类木行星质量大、距恒星近,对恒星运动的影响较大,容易探测,而类地行星质量小,难以被探测到。
天文学家也发现了和太阳系很不同的系外行星系统,例如比20个木星还要重的行星HD180314b;也发现了公转周期相当短的热行星,例如WASP-19b,这个行星上“一年”的长度还不到地球上的一天,几乎要撞上恒星了。
宇宙中的系外行星也像我们地球上的生命一样多姿多彩,各具特色。天文学家通过研究这些不同的行星系统的差异,加深了人们对茫茫宇宙的认识。
【科学家】马约尔和奎洛兹
1995年,瑞士日内瓦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米切尔·马约尔(右)和他的学生迪第埃尔·奎洛兹宣布,他们在距离太阳系50光年的飞马座51号星周围发现了一颗行星。这是人类在类似太阳的恒星周围发现的第一颗行星,在天文学尤其是系外行星探测上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