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灾难事件后要进行心理救助?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北川,里氏8.0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
由于灾难事件的突发性、不可控性、影响的持续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灾难巨大的破坏性不仅危及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更严重地损害了人的心理健康。不管是身受其害的受灾人员,还是救援人员,甚至是间接接触灾难的非受灾人群,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反应,产生悲伤、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汶川地震中部分受灾群体留下长期的心理阴影,灾难中的一些景象、现场的尸臭和哭声给人们烙刻下难以磨灭的视觉、嗅觉和声响记忆。
重大自然灾害后的复杂情绪,不同于小范围偶发事故。譬如,车祸之后,会受到来自家庭及朋友的关心和帮助。而在地震、台风、海啸这种大规模群体式的灾难后,周围的人都自顾不暇,很难给予个体充分关注。另外,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一下子推翻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规逻辑,严重打击了原先固有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使人们希望寻求保护,如果这种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心理上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难以自拔。
所以,当灾难出现后,正确适当的心理援助是帮助人们走出心理危机、重建生活信心和勇气的重要手段,这也是为什么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家派出大量的心理救援人员赶赴受灾现场,对受灾人群进行心理救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