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历史典故

屈原发米:悯人为小爱,悯国为大爱

发布时间:2021-01-05 栏目:阅读 投稿:故意的高跟鞋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释义】屈原把自家的大米送给贫苦的百姓

【历史典故】

诗人屈原在幼年时期就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当时正逢连年饥荒,屈原家乡的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时有沿街乞讨、啃树皮、食埃土者,幼小的屈原见之不禁伤心落泪。

一天,屈原家门前的大石头缝里突然流一出了雪白的大米百姓们见状,纷纷拿来碗瓢、布袋接米,将米背回了家。

不久,屈原父亲便发现家中粮仓中的大米越来越少,他很是奇怪。

有一天夜里,他发现屈原正从粮仓里往外背米,便将屈原叫住,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屈原把家里的米灌进了石缝里。

父亲没有责备屈原,只是对他说:“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穷人,如果你长大后做官,把楚国管理好,天下的穷人不就有饭吃了吗?”

自此屈原勤奋治学,成一人后楚王得知他很有才能,便召他为官,管理国家大事。他为国、为民尽心尽力,被后世之人称颂,真正做到了由小善转为大善。

【成长心语】

屈原的悲天悯人情怀早已流传千古。他自幼怜悯他人,此乃小一爱一,乃人之常情的一爱一;而他后来的一爱一国情怀,乃大一爱一。孟子曾经说:“存其心,养其一性一。”意思是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一性一。我们生来便有一颗赤子之心,不沾俗尘,不染污土。佛语云:“一爱一出者一爱一返,福往者福来。”为他人奉献善心,为社会造福祉,他人和社会必定会以善回报于你。

相关推荐:

先忧后乐:忧乐圆融,以天下为己任

开卷有益:人可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读书

脚踏实地:厚德载物,立定脚跟过一生

曲高和寡:谨防至察者无朋

兵不厌诈:诚信并非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