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名人传

读后感浪漫主义的标题党

发布时间:2021-01-05 栏目:阅读 投稿:知性的冰淇淋

名人传》的名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而罗曼罗兰反而成了依附于三位巨匠身后的寄身虫,不为人知。

这非常神似于目前流行于中国网络论坛的标题党,例如“刘亦菲前期的香艳照”“新闻联播主持揭露央视待遇内幕”“少女一夜暴富的秘密(带图)”之类的。

说实话,想看《名人传》的读者,无非就是想了解一下贝多芬、托尔斯泰的事迹。

但在《名人传》中,三位巨匠的事迹几乎全部成了“光荣史”,就像中国一贯秉承的“报喜不报忧”一样。

书中的三位名人似乎就是理所当然的巨人,其理所当然的程度与红色电影中的正面人物如出一辙。而从“传记”的角度来看,《名人传》没有任何人物传记之类的客观严谨,更无立体的人物展现。我们只能在书中看见三个超人,或者说是三种人为构造的价值观,三个浪漫主义的英雄。而非三个名“人”。(名人也是人)

这些巨人面对邪恶时,不外乎整齐划一地高举右臂,气势如虹掷地有声地发表慷慨的“革命宣言”。面对苦难的人民群众时,巨人们的温柔与仁慈总是犹如春天般温暖。

这类高大全的人物塑造,非常适合少年读者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之成为“白色的”好少年。

然后当“白色少年”长成“白色青年”,并开始接触“灰黑色的”社会之时,这些巨人在青年心中就会变成活生生的假人、衰人。

拿书中的贝多芬传来说。仅仅30页的浪漫主义式的包装,无论如何都无法让人觉得这是“传记”。而将贝多芬塑造成一个用强大的精神力量来面对社会丑恶的超人,则是最大的失败。

在罗曼罗兰之类的浪漫主义者眼中,只有善与恶、白与黑、美与丑的二元对立,而不存在统一的“灰色地带”。

可现实是,无论名人或是凡人,都是“灰色的”。例如贝多芬傲慢偏激、牛顿争权夺利、爱迪生打压竞争对手、海德格尔支持纳粹等等。

要学习一个人的思想精神,当然可以不考虑思想者的性格缺陷。但是既然要写“名人传记”,那起码要客观和实事求是吧?再进一步,起码应当立体地去刻画一个有血有肉,接近本原的原型吧?

否则,传记只能成为某些人标榜和美化自己思想的工具。而偏偏这在中国也是经常发生的事。

所以,面对这样一部标题主义的名著,12岁以上的读者最好说“不”。

相关推荐:

贝多芬传译者序

贝多芬传一

米开朗琪罗传上篇 无休止的战斗 三 绝望

托尔斯泰传八

读书笔记挣扎在艺术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