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道德经注释

第六章 谷神不死

发布时间:2021-01-05 栏目:阅读 投稿:愤怒的雨

第六谷神不死

谷神不死,是谓玄一牝一。玄一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修炼一事,只缘人自有身后,气质拘于前,物欲蔽于后——犹一精一金良玉,原无瑕疵,因陷于污泥之中,而金之一精一者不一精一,玉之良者不一良,所以欲复原形,非用淘汰之力,琢磨之功,不能还乎初质也。太上示人下手之功曰:“谷神不死。”何以为谷神?山一穴一曰谷,言其虚也;变动不拘曰神,言其灵也。不死,即惺惺不昧之谓也。人能养得虚灵不昧之体以为丹头,则修炼自易;然而无形无影,不可捉摸,必于有声有色者,而始得其端倪。古云:“要得谷神不死,须从玄一牝一立根基。”何以谓之玄?玄即天也。何以谓之一牝一?一牝一即地也。天地合而玄一牝一出,玄一牝一出而阖辟成,其间一上一下,一往一来,旋循于虚无窟子,即玄一牝之门也。孔子曰“乾坤其易之门”,不诚然乎?第此门也,是一陰一陽一往来之路,天地造化之乡,人物发生之地,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凡人顺用之则为死户,圣人颠倒之则为生门。人欲炼丹以成长生久视之道,舍此玄一牝之门,别无他径也。非天地之根而何?修士垂帘观照,混沌无知时,死凡心也。忽焉一觉而动,生道心也。所谓则为元神,动则为真意。是其中胎息一动,不要死死执着丹田,必于不内不外间,观其升降往来,悠扬活泼,即得真正胎息矣。古人云“出玄入一牝一”,是出非我本来面目,入亦非我本来面目,惟此一出一入间,中含妙谛,即虚灵也。所谓真一陰一真一陽一,形而为真一之气是也。天地之根,岂外此乎?要知谷神者,太极之理;玄一牝一者,一陰一陽一之气。其在先天,理气原是合一;其在后天,理气不可并言。修道之人欲寻此妙窍,著不得一躁切心,起不得一忽略念。惟借空洞之玄一牝一,养虚灵之谷神,不即不离,勿忘勿助,斯得之矣。故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发育万物。圣人以有而形无,实而形虚,显呈此至隐至微之一物曰谷神谷神者,空谷之神,问之若答,应焉如响,即不死也。其在人身,总一虚灵不昧之真。自人丧厥天良,谷神之汩没者久矣!后之修士,欲得谷神长存、虚灵不昧,以为金丹之本、仙道之根,从空际盘旋,无有把一柄一;惟从无欲有欲、观妙观窍下手,有无一立,妙窍齐开,而玄一牝一立焉。故曰:“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一穴一,内有坎离一精一。”总要一精一气神三者打成一片,方名得有无窍、生死门;否则为凡窍,而无一元真气存乎其中——虚则落顽空,实则拘形迹,皆非虚灵不昧之体。惟此玄一牝之门,不虚不实,即虚即实,真有不可名言者,静则无形,动则有象,静不是天地之根,动亦非人物之本,惟动静一交一关处,乃坎离颠倒之所,日月一交一关之乡,真所谓天根地窟也。学人到得真玄真一牝一,一升一降——此间之气,凝而为一性一,发而为情——所由虚极静笃中,生出法象来。知得此窍,神仙大道尽于此矣。其曰“绵绵若存”者,明调养必久,而胎息乃能发动也;曰“用之不勤”者,言一抽一添有时,而符火不妄加减也。人能顺天地自然之道,则金丹得矣。

相关推荐:

第九章 功成身退

第十七章 功成身遂

第二十二章 全而归之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第六十章 两不相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