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作文体裁

书林驿语(一)——质疑与反驳

发布时间:2021-01-10 栏目:阅读 投稿:大胆的大门

读书是一种享受享受安静,享受思绪的飘飞,享受质疑的过程中对思维的训练。昨天读到一本萨托利的《民主新论》,其中不少有力的观点,极具批判性,不乏建设性。从质疑对民主词源学考察的现实意义,到对民主的主流理论的考察,无处不体现着作者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做研究所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吸纳、整合、反叛质疑能力

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中的文献综述,训练的正是一种吸纳不同理论能力。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核心,是教会我们如何质疑

在后现代语境下,没有什么是不能被重新加以审视的。

读书重在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于有疑处不疑——这大概是读书的辩证法与方法论吧。

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每一本书的撰写,都有一个逻辑、理论基点,而这些基点难免受制于作书者的时代、个人等因素。驳倒书籍中的观点,可以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将其理论基点证伪即可。

而驳倒终究不是目的。(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解构的同时,还需建构。如何修正前人理论,乃至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体系,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学界中的不少论争,实际上是不能在逻辑上成立的。因为不同的流派采取的理论基点实则不同。试想,出发点不同如何提出真正有理有据的反驳呢。

学术型阅读,从某种程度上,是在共同的基点上,寻求新的发现。所谓求同存异,在学界是更加重要的。

反驳前人观点之前,需要做到的是:真正了解前人。就如弗洛伊德面对他的反对者时所说一样,“甚至至少要读一读我的书(再发表反对意见)”。这是“驳论”的最基本要求。

“驳论”的第二个要求,就是要有整合不同观点能力。在某个观点提出之际,前人必有论争。要清楚地知道这些论争的“争点”何在,抽丝剥茧地还原学者之间的对话,对于往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无论是支持一个观点,还是反对一个观点,都需有理有据,都需深入思考。

这才是学人的正确态度。

相关推荐:

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

同桌的你

游三峡大瀑布

读《三国演义》有感

小白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