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作文体裁

老年人真的“碰瓷”了吗?

发布时间:2021-01-10 栏目:阅读 投稿:彩色的太阳

以前听到老年碰瓷的新闻:即老年人被摩托车或机动车带倒的时候,会对指认施救者就是撞人者。

以前听到许多分析,诸如社会信任度不高、世风日下等等说法。甚至同情老年人的群体,有许多人也是对老年人的这种行为作“有罪推定”的,认为老年人的这种碰瓷”行为存在主观故意。且不论事实如何,或许我们都该听听齐泽克怎么说。

齐泽克在《有人说过极权主义吗》这本著作中,谈及了一个精神分析中的现象。在我看来,这种现象有点类似于遭遇变故后的“认知失调”。且听齐泽克怎么说一件类似的事情。

原文摘录:“……这个故事的主旨是男权社会的‘真相’,用黑格尔哲学中的思辨判断表达出来,将侮辱者的身份假设为救命恩人,其作用是保护妇女免受侮辱——或者说,还是黑格尔的思想,在表面上与外来力量作斗争的时候,主体是如何与自己、与自己误认的实体作斗争的。”

在所谓的老年人“碰瓷”的事件中,外来力量是撞车事件,主体是老年人,老年人在社会大环境下(或许并非男权社会,(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而是当下社会),经历了与自己、与自己误认的实体(施救者)的斗争过程。与自己斗争是:要不要赌一把,咬定这个施救者就是撞人者;与施救者斗争是,把他看作敌对的一方。

书中还提到了与应激障碍相关的背景。总体而言,应激障碍对于社会而言是有负外部性的

或许老年人的所谓“碰瓷”,真的不怪他们。可能需要怪罪个人的自我防御机制吧——如果非要寻找到一个凶手的话。

与一种心理状态作斗争,人类何时真正地“胜利”过呢,得到的不过是“解决”或者是“缓解”而已。在面临心理、胜利最原始的规律的时候,少一些道德谴责,不作道德批评家,多做一些建设性的工作、预防性与补救性的工作,比旁观指摘要更有“公民精神”。每个人,在所谓的老年人“碰瓷”中,都充当了一个社会中的“他者”式的“外来力量”,实际上,没有谁,能真正置身世外。

老年人一些安全感,完善社会福利,建设和谐社会,共营淳朴民风。或许这是我们当下最该做的。

而不是指责“碰瓷”的老人。

相关推荐:

我和我的同桌

给自己的一封信

始于梦想,兴于实干

成长的滋味

孙悟空来到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