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自在富足中
无论是深乐于平生之志的陶渊明、陶醉于山水之间的欧阳修,抑或是珍惜苦难的贝多芬、从命运中崛起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世人种种幸福的根源,就在于心灵的富足。做一个心灵富足的人,幸福自在其中。
如同一个强劲的引擎对于一辆汽车的重要性一样,心灵的富足是一个人容光焕发、朝气蓬勃的动力。纵然古代诸子百家主张各异,却没有一个否认修身养性的重要作用。三国时期的人杰周公瑾,无论是外表气质,还是思想修养,都可谓超凡脱俗。然而他却终陷于“既生瑜,何生亮”的小肚鸡肠中,不免是因为心灵失去了最初的平衡,一味去比较,而忘记了心灵的洁净。如果把我们的内心看作一片幽深的峡谷,那这种富足便犹如从山上源源不断流下的涓涓清流,始终冲刷着晦暗岩石上的各种污秽,泠泠作响,仿佛又在始终提醒着我们什么……拥有这样一颗圣洁的心灵,哪里还会有儿女情长般的愁思?
我们也许会时常困惑,也许一直在不断追求这样一颗圣洁、富足的心灵。有人认为在如今繁华似梦的社会,选择心灵的富足可能就意味着选择了面对社会的不公平、选择了艰苦的生活。可是从古至今,有谁说过心灵的富足是留给那些安逸懒散之人的?对于平常百姓,或是领导干部,甚至于总统首相,只要我们保有心灵富足的愿望,并乐于采取向它迈进的具体措施,那心灵的富足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可能的。
当我们沉溺痛苦于自我的心灵时,不妨把自己放在造物主的面前,去接触(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自然吧。正如著名作家林语堂所说:“我相信任何一个人如果和自然、四季、雨雪和山谷那么接近,接受它的治疗,一定不会心思闭塞,具有封闭的人生观。”在自然面前,一切事物都是渺小的,也正是这种渺小让我们消除了原有的顾虑、嫉妒等个人的情愫。这种自然也象征着除了自我之外的外界,而苏东坡正是这样一位把自己的经历完美融合于自然中的能人。面对自然美景,他发出“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感慨,同时他也广泛交友,利用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交这两种外界环境,寻求了心灵的平衡,而他也成为古今中外少有的最快乐的人。因此,把自己放在自然美景等外界环境面前,心灵就有了富足的依托。
要做到心灵的富足,最重要的还是从内心去调节。读书便是这种调节的重要方式之一。自古书便是公认的心灵伴侣,著名的“六一居士”中的两个“一”便是“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纵然晚年遭贬,但他仍能与民同乐,过着神仙般的生活。这折射出读书带给醉翁的不仅仅是文化,更是一种淡然面对谪居生活的心灵富足感。此外,瑜伽、静坐等传统的修身方式也不失为调节内心、寻求富足感的好方法。从内心修炼富足,是为心灵峡谷注入清流的不竭源泉。
心灵的富足,不在于无忧无虑,而在于自得其乐,不在于以世故老练的态度看待人生,而在于真正做自己心灵的主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