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气象站
——郑淑尹
进入气象园,一个“黑猫警长”映入眼帘。他身穿银色大衣,头戴“小帽”,吸着个“大烟斗”,还提这个手提包“箱子”。
“哇!”同学们都叫起来。
“快看!那上面有几个什么字?”赵海彤指着“黑猫警察”头顶说道。
说完,又指着两个“大箭头”说:“那才是风向标,那才是用来测量风向的。风吹一吹,他就会指着风吹来的反方向。”老师告诉我们。
“原来如此!”
“大家过来看,这是百叶箱!”老师指着一个方形的箱子给我们讲解……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把知识装进口袋,迈着欢快的步伐回了学校……
【测温度的“蜂房”】
——汪咏樂
项目课,我们来到了气象站,一进去就看见草地立着几个蜂房,顿时,我所有的好奇心都被激起了,巴不得立马参观。
老师介绍完量雨器,就带我们来到了“蜂房”面前,她打开“蜂房”,只见里面都是一些温度计。老师说这是用来测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测最低温度的温度计里装的是酒精,因为酒精能承受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也不会有冷凝现象,它在环玻璃管里宛如一条银线,极难被发现,看久了眼睛都会花。测高温的温度计里装的是水银,因为它永运不会受高温的一些伤害。在温度计下面,还分别有两个小球,一个是干球,另一个则是湿球,好像是用来测空气湿度的,但我越听越糊涂,希望我回去以后能搞懂。
——蒋曦乐
我们一去到重师的气象站。“一些雨层云出现了!”一名热心的大姐姐讲解到,“快要下雨了!”。不一会儿,一层“细雨”就落了下来,笼罩人间。“真美呀!”
我们看见的第一个仪器是测量雨下了多少,大约一米的圆柱,头顶上有个小漏斗。雨点慢慢流下去,机器转圈圈,小笔自己画,雨又坐上小滑梯,落进烧杯之中。那名大姐姐用了120毫升的水来演示。只见“雨水”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水一落下去,就有一只无形的、但有力的手,推动了无数根数轴的圆柱体。突然,哪一支笔开始上下移动。“哈哈哈……”笑声响起来,我一看,原来笔没有墨了,我们一齐问大姐姐,如果上面有刻度,又要怎么办?大姐姐说,读刻度就行了。
我喜欢气象站!
【细长的“电饭煲”】
——陈涵彬
星期五下午的气象站游览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仪器就是检测雨量的仪器了。
我来到检测雨量的仪器面前,发现它体型细长(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于是我便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电饭煲”。只见这个细长的“电饭煲”长约一米,宽约零点二米,全身圆形状,它的头部是一个圆形漏斗,中间是一个指针和一个包了纸的圆体,底部则是一个水壶大小的杯子。
“电饭煲”是在下雨天才起到作用的,假如今天下了雨,那么“电饭煲”上方的雨点就会顺着顶部的漏斗“刷刷”的流到中间,流到中间之后指针受到压力,装有墨水的针头就会缓缓的升高(在纸上)。雨停后,暂时储存在中间的水便会一下子排到底部,指针会渐渐地退回去,不过指针上装的墨汁却在下雨的时候留下痕迹,根据这道痕迹,便可以轻松的判断降雨量。
天色不早了,我们也带着丰富的知识返回校园了。临走前,我还想着那个细长的电饭煲。
【风向标】
——杨新晨
“太棒了!”我们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似的,冲进了气象园。
那个像风车一样的装置是什么呀?气象园里的姐姐告诉我们“那是风向标,它是一种能够测量风来的方向和速度的装置。”我们兴奋地看着风向标一会顺时针,一会逆时针地转来转去。
更让我们好奇的是“风向标”头顶上那个一直像风车一样转的东西。它是由三个勺子组成的,不过它可没喝汤的勺子那么光滑!我开始以为它是电动的,观察了一会儿,才发现它竟然是依靠风向和速度来旋转的!原来如此。气象园里的姐姐告诉我们,它的名字叫风杯!不过我们认为它的名字应该叫风勺才对,因为他长得像勺子嘛!
【神奇气象园】
——姚予
从学校望去,你会看到一个大白球,那个大白球位于操场旁的山坡上。“那里是哪儿?”我坐在台阶上,常常这样想。
乌云呼呼的吹,马上就要去气象站了,那里肯定很大,像科技馆,我们肯定也要坐电梯,最顶端还有精密的仪器,但现实结果超出了我的想象,因为那里不是气象站,而是气象园!
朝四处看看,那里根本就没有房子,只有工作房,并且小的不能再小,长约70米,宽约80米,不过那里打扮的很像花园。有几个长杆子立在了大家面前,风一吹杆子像勺子一样的东西就会像做旋转木马一样绕着杆子转,下面一点则是风向标,风朝哪边吹,细的那头就会指向哪儿,在用计算机计算什么时候风大什么时候风小。
下一个东西是啥?我们走进了用栅栏围起的一块花丛,“嗯,这是装饰品”?老师摇了摇头,用手扒开了花丛,上面有4个温度计,土里的部分有的稍微短一点,有的则长很多,他们都是用来测地温的,不过露出来的部分都一样长,我到现在都还没弄明白为什么。
当我要临走时看了看工作坊,令我没想到的是原来他就是大白球。
我坐在台阶上望着大白球,常常想着关于气象园的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