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作文范文

碎落一地

发布时间:2021-01-10 栏目:阅读 投稿:犹豫的皮带

假想一个场景。如果苏轼生活在现代,他和友人一起泛舟于赤壁之下,看到这浩渺之景,他和友人都心潮澎湃,于是激动地拿起手机,咔擦咔擦拍了好几张照片,上传到朋友圈,附文:赤壁之景真美啊!

不一会儿,手机收到几条消息:苏辙,张怀民等人,点了您的赞。

打开朋友圈,所见皆是朋友们生活情感的现场直播。这个人感冒了难受,那个人看了一本书感动。我们把内心的情感化作一张图片两句文字,轻点发送便上传到了网络。我们原本深埋于心的情感公诸于世,朋友圈,微博,QQ空间,仿佛我们的心情随记。

想起木心的诗《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古代的人们会提笔泼墨,完成一件事情动不动就以十年为单位。有诗曰:“十年磨一剑,锋刃未曾试……”还有那位挽救了无数唐诗的老先生胡震亨,用了整整十年才编著完《唐音统签》,又花了七年写出了《李白通》和《杜甫通》。

后来的人们记日记,集邮,写信交流,日子慢得好像锅里炖着的汤,慢悠悠地吐出一个泡。翻阅《鲁迅日记》,《傅雷家书》,看(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到的除了生活,还有那个时代的映射。

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人们开始写博客。网上一篇一篇的文章,与日记不同的是把那些文字放到了人前,放下了钢笔,敲起了键盘。

而如今,微博空间朋友圈,是大家的乐园。大段的文字已散,只言片语便引来一大堆赞。看到网上有人询问:“个性签名有什么推荐?”

人们引用着前贤的话语,却好像再没了新的观点。个性签名好似没了个性

什么时候开始原本那些婉转的,被藏匿于诗作中的情感,变得如此支离破碎?什么时候开始原本那些写给自己的,自省的话语,变成了为了追求”存在感”而发表在网上

读《前赤壁赋》,会情难自禁地击节感叹。“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可这些如此迷人的言语,原本只是苏轼写给自己的。他写作时并无令人传抄的意思,被人传下只是偶然。

互联网的发展,碎片化了时间社交,为我们节约了那么多的时间。可是,一起变成碎片的,还有我们情感。俗话说破镜难圆,那些碎落一地情感,要如何拼回曾经的模样?

相关推荐:

北京旅游——游览故宫

家有小狗

家乡美

活的纯粹,活出精彩

碎片化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