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作文范文

碎片化恐慌背后的深层探索

发布时间:2021-01-10 栏目:阅读 投稿:故意的世界

大家的生活变得“碎片化”似乎是大势所趋。

移动互联网技术还会继续发展,因此许多重复性的工作在将来能够为机器人所代替。人脑所需要做的将会是越来越特殊的、无法被机器替代的对知识的综合升华能力。因此从日出埋头专攻至日落的情形很可能不复存在,人类生活中琐碎、将时间划分成小块的事物将无可避免。现在的主流社会似乎陷入了这样一种怪圈:“谈碎片色变”,无限制地推崇曾经有过的、存在于他们记忆之中的“单纯”、“踏实”的生活风气。可真的有必要这样么?

碎片致死?无需紧张。

我们在讨论“碎片生活”的时候,究竟在讨论什么?购物么?社交么?难道柴米油盐酱醋茶不是一种碎片化的生活?维系人的生存的行为总归是琐碎的。唯一众说纷纭的焦点似乎总是聚集在现代信息获取上,通俗来讲是阅读

碎片阅读问题在哪里?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被简单化、片面化,无法锻炼我们进行长时间的、深刻严谨的思考,弱化我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

这个问题客观存在,是否存在解决之道?

我认为答案在于我们能否在碎片阅读时集中注意力。深刻严谨地思考只有在个体足够专注时才能做到,因此问题根本不在于碎片阅读,而在于大多数人没有集中注意力去投入眼前所做(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的事情。我们反对的“碎片生活”和“专心生活”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它们不应当彼此对立。专心的生活就不是一件又一件小事所堆积而成的么?“利用零散时间学习”,古人所说的“三上”现在看来倒也属于碎片阅读的典例了,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吗?

当然,并非完全碎片化就是最好的。任何一种生活方式一旦走了极端就可能出问题。高深的典籍或是著作若果没有一段完整的时间去推敲和排演就很难完全理解。因此甄别信息又是做到合理分配注意力的先决条件,这是解决碎片化危机的第二条路径。我们需要明白什么信息适合在什么时间获取才能达到最高效率。地铁上适合读新闻,图书馆适合读马克思;又或者你可以在地铁上读理想国,然后在图书馆里看看杂志,都没有问题,只要符合你的思维习惯。

另外,人类知识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如果一种知识能与某人脑海中的其他知识所联系,就能更加灵活地加以运用。因此,根据这个特点,我们也能发现提高零碎时间阅读价值的第三条路径:系统化思考这个问题产生的合理性、必要性、原因、后果,和我以前曾经看到过的东西有联系吗?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在阅读的同时进行上述思考,或许就可以规避大众对于零碎阅读的反对理由。

总而言之,信息应当为人类所用,而不应当奴役人类

相关推荐:

丰富多彩的军训生活

被遗忘的现实生活

碎片中的黄金

碎片化所带来的变化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