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曾几何时,我们放弃了对书本的摩挲,而选择了与手机银屏的互动;曾几何时,我们不再沉浸于油墨书香,而是毫不犹豫地沉溺于每天推送的只言片语。那些飞来的碎片拼凑成一个斑驳的世界,我看得到它的标题,却猜不透它的深度;我看得到编织出的奇人异事,却察不到它背后的深刻价值;我看得到它的真实,却不知道它是否由虚伪堆砌而成。
互联网俨然成了一个时代的奇点,我们不得不接受它的爆炸与膨化,闪耀和消亡。你我既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不得不说,科技的便利将生活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可语言破碎,文字流离,我们便不由地思考,所谓的“新”是一种升华,还是一种萎缩。
放眼社会“低头族”已成了碎片化时代的标志,“零散化”、“快餐文化”已俨然成了主流。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当我们渴望享用一场文化盛宴却又无书在手,一打开手机,撷取几个碎片,便至少有了用于果腹的小点心。而微博微信的一隅小天地里,既能讲述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又能纵览时下的热点,也难怪有这样多的人甘愿随着时代的洪流受着碎片化的熏陶,而廖峰博士却将人们视为了碎片化信息的奴隶。我们是该继续盲目前进,还是及时翻开书的扉页,浸润于书的芬香?(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
想必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每每捧起书本,便踏上了一段“孤独”的旅行,在那些特别的排列组合中徜徉,在那些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感悟自己曾受过的伤,曾流过的泪,学着和主人公一起迈向全新的世界,坚强面对那些令人无助,无奈的颠沛流离。而所谓的碎片呢?不过是在伤口表面涂抹的愈合剂,作用于表面而止于表面。哪怕是所谓的鸡汤文,也不过是一种被“阉割”过后的精神思想,或许有所触动,但也绝不深刻,而所谓的精神高度,更不是几篇帖子所能堆砌而成的。
欧阳江河甚至用“我故意写长诗,来对抗碎片化的生活。”我很钦佩这种直言的勇气,但谁都阻止不了时代洪流的前进,更不需要站在浪尖与之抗衡,但我们必须要学会在浮躁的环境中存着一颗向往平静的心,平静的选择有益的碎片,平静地在碎片和长卷中进退自如。碎片的存在是将世界推向我们的一种新的途径,我们不能让它直接穿透我们心灵的窗,而应挡上一层过滤的纱,阅读学习的意义在于完整和深入,何不将书本当作主体,将碎片视为补丁,带着一颗善于挖掘、向往宁静的心,去充实生活,感悟生活?
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可谓幸也可谓不幸,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那便是在碎片的尘暴中不迷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