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不碎
碎片化,这个在21世纪流行起来的新名词主宰着我们的生活。每天都是由零零散散许多件小事填满的,或许有些人的生活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但一定有人的生活是杂乱无章的,而我们需要学习并做到的就是让我们碎片化的生活有规律不碎。
拼图,一定是所有人在孩童时期玩过的一种益智游戏,通过对几十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密密麻麻的小卡纸块、小木头块的排列、拼接,最终形成一幅美丽的风景图或是人像图。为什么大多数人在渐渐长大后就再也没有玩过拼图呢?相信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没时间,也没精力。确实,童年时期的我们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
作为拼图爱好者的我,在如今繁忙的课业压力下,还是会用几个星期的周末,用几个一小时气定神闲的拼出一幅2000块的拼图,在这过程中放空自我。这样,在学习中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在繁杂的生活中,用碎片化的快乐填补内心的紧张,何乐而不为?
生活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高楼大厦随处可见,每一幢楼都是工人与机器手奋斗几个月甚至几年建造而来的,不像拼图那样生硬地拼接在一起,楼房的一砖一土都有钢筋混凝土将它们拼接,铸就而成的。就好比我们的生活(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如果单纯的每天反复进行同样的工作,像机器人一般通过许多程序输入,完成指令。这样的碎片化生活只会让人变得枯燥,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要适度地调整自己,这样碎片化的生活中,寻求一些规律,或许这样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阅读是我所认为的能串连生活的好方法。读不同人的文章,能了解到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人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学生时代的人们可能害怕读到散文,因为在阅读理解中“散文的中心”、“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或者“论述的问题”都是难以揣摩的。面对每个段落作者写的不一样的事和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记住“形散神不散”,看似零乱的、碎片的语气背后,一定有作者想表达的一种情感或是讲述的一个道理。
“矛盾的普遍性往往存在于特殊性之中”,这句出现在政治课本上的话很好地阐释了我们的整个生活体现在碎片化生活中。每件小事中反映了我们对整个生活的看法。就像拼图时一块小小的图片如果放错,就会影响这幅画的完成;高楼中一块砖瓦的错位,就会导致最终无法闭合甚至日后的崩塌;文章里的一点概念偏差,就会无法正确理会作者的意图。
是否碎片不重要,能用宏观的眼光对待生活和周遭,那碎片就根本不碎!
相关推荐: